第33章 百里石長城不是第三道防線 (第2/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戰國初期,趙魏兩國的分界線就是百里石長城所在。
戰國後期,秦國已控制了魏國的河東地區,韓國則佔領或用土地置換趙國上黨的潞州一帶,高平境內的百里石長城為韓國擁有,馮亭獻上黨與趙國後,百里石長城則為趙國擁有。
從這些線索,可以看出,百里石長城並不是廉頗修築起來的。
除了百里石長城的地理位置以外,還有則是百里石長城的工程量。
百里石長城的長度大約是一百二十多公里。
可以想象一下,要在戰國時期,用最多兩年的時間,修築一道長度在一百二十多公里,寬度普遍超過三米,高度一兩米的長城,其工程量的巨大。
儘管說只是就地取材,用簡單手工打製的片石錯縫幹壘而成,但也絕非短時間可以完成的。
畢竟,長城的修築地點基本都是在山嶺之上。
山地地區,一向是人口稀少的地區,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那麼大的一項工程,需要調動的人力絕對不少。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百里石長城不是廉頗修築的,或者說,不是長平之戰開始後修築的。
除了地理位置和工程量太大以外。
還有可以證明百里石長城無法作為防線的關鍵性證據。
那便是百里石長城是一條几乎單一的城牆。
之前就已經說過了,一道防線如果只是一道單薄的防禦線,是無法作為防線使用的。
因為,這樣會沒有縱深。
而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是百里石長城更適合作為防線,還是,韓王山,大糧山這些高山更適合作為防線。
百里石長城儘管是長城,可戰國長城並不是後世看到的那樣的長城,而是一兩米高,三五米寬的矮牆。
可以說,把百里石長城作為防線的話,突破起來並不困難,畢竟,長城高度隨隨便便布塊木板就跨上去了。
而以韓王山,大糧山這些高山作為防線,則不同。
趙軍可以在韓王山,大糧山上面修築營壘,駐紮軍隊。
在這三座山上和山下佈置兵力更好
儘管說,各山之間,沒有直接相連。
但是,趙國完全可以沿著韓王山,大糧山,聖佛山這些自西向東的山體,修築縱深防禦體系,在山體之間的山澗修築營壘,封堵秦軍東進的步伐。
讓秦國軍隊,只能從西往東一點一點的慢慢啃。
因為,秦國不可能繞過長平,畢竟,長平地區控制著秦國向東前進的關鍵。
既然無法繞過長平,那麼,秦軍想要控制長平,就必須把韓王山,大糧山,聖佛山這些高山逐一佔領。
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向東推進。
pS: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