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戰場識別 (第1/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逸因為昨天表現出色,所以,此時並沒有加入到野戰部隊當中,而是作為一名守衛營壘計程車兵。
而此時,安逸正好在營寨的一處制高點。
從這裡,安逸可以看清楚大半個戰場的情況。
作為秦軍和趙軍的第一次大規模野戰,同時,也是趙軍為奪回西山嶺以南地區發動的戰事。
此次,秦軍和趙軍,都出動了大批軍隊。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十萬。
趙軍和秦軍的陣型基本一致。
都是左中右三軍。
而且,兩軍不單在佈陣方面差不多,連其他方面也差不多。
比如說,秦軍和趙軍的識別方式,基本也是一樣的。
在印象當中,冷兵器戰爭的時候,兩支軍隊互相對戰,想要區分兩支軍隊的不同,往往會以不同顏色的服裝來進行區別。
但是,實際上,軍隊的識別系統,是非常複雜的。
顏色不同的服裝,甲冑,僅僅只是最基本,或者說,是最不重要的識別方式。
在冷兵器戰爭時代,將領在指揮軍隊作戰的時候,不單單需要區分戰場上敵軍和己方軍隊,還要清楚的區分出己方軍隊的情況。
將領不但要知道,己方軍隊和敵方軍隊在戰場上的情況,還要知道,己方軍隊每一支小部隊的情況。
將領不但要清楚萬人規模的戰況,更要清楚,千人,百人規模部隊的情況。
而在古代戰場上,因為通訊手段的限制,將領不可能像現代和近代戰爭時,透過電話,電臺,空中偵察這些手段,及時獲得麾下軍隊的情況。
所以,在戰國時期,為了讓將領可以有效的確定戰局,並及時指揮軍隊。
對於軍隊的識別方式是有很多的。
比如說秦軍。
此次秦軍出動了將近六萬人和趙軍進行野戰,趙軍出動的人數和秦軍差不多。
那麼多軍隊混雜在戰場上,只依靠雙方不同顏色的衣服,是無法進行有效劃分的。
而且,穿敵人衣服攪亂敵方這種事情,也不是不會出現。
所以,依靠衣服顏色區分敵我雙方這種方法,並不保險。
因此秦軍和趙軍,都採取了其他方式,以對己方軍隊進行識別和指揮。
秦軍參戰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軍。
其中,左軍用青色旗幟,士兵身上會佩戴青色羽毛。
中軍則用黃色旗幟,士兵佩戴黃色羽毛。
右軍則是用白色旗幟,士兵佩戴白色羽毛。
透過左中右三軍使用不同顏色的旗幟和羽毛,負責指揮的將領可以清楚清楚的確定戰場上三軍的各自位置。
從而方便將領瞭解戰況和進行指揮。
而且,用不同顏色的旗幟和羽毛,僅僅只有其中一種手段,當具體到士兵時,還會有其他手段。
比如說,之前說過,用來區分士兵身份的徽章,其的作用不單單只是用來確定士兵的身份。
徽章在指揮作戰當中,還有著巨大的作用。
一個軍陣當中,不同位置計程車兵,會把徽章佩戴在不同的地方,以進行區分。
比如說,前五列士兵,會把徽章戴在頭上,第二個五列計程車兵,則是把徽章戴在頸部,接下來依次是胸口,腹部,腰部。
而且,每一個五列計程車兵,徽章還會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徽章的顏色會不一樣。
第一列士兵佩戴青色徽章,第二列士兵佩戴紅色徽章,第三列士兵佩戴黃色徽章,第四列士兵則是白色徽章,第五列則是黑色徽章。
這樣,將領完全可以透過士兵身上徽章的位置和顏色,來確定己方軍隊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