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秦軍耐苦戰 (第1/2頁)
夜語輕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齕之所以有信心,秦軍可以跑贏趙軍,自然是對於秦軍的自信。
比騎兵,秦國或許不是趙國的對手,但是,比步兵,王齕敢肯定,天下諸國當中,沒有比秦軍更強的。
……
“什麼,要我們立刻向南,對西山嶺以南地區發起進攻?”
“這是上將軍的軍令,立刻執行。”
傳令兵撂下這樣一句話,便騎著馬去其他部隊傳達命令了。
而安逸因為離的近,自然是聽到了傳令兵說的命令。
在聽到命令的一刻,安逸便想明白,秦軍的戰略了。
此時,秦軍主力在西山嶺以北地區,而命令是要秦軍立刻向南,對西山嶺以南的平坦地區,發起進攻。
之前秦軍對於西山嶺以南的多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趙軍在西山嶺以南地區集結的兵力太多了。
依託早就修築好的防禦工事,趙軍可以有效的抵抗秦軍。
所以,秦軍玩了一手聲東擊西。
在西山嶺北部取得突破的同時,將主力調動到北部戰區,讓趙軍以為,這裡將成為秦軍的突破點。
而為了擋住秦軍,趙軍只能從其他地方調動兵力,來和秦軍在西山嶺北部交戰。
可當秦軍和趙軍打成膠灼以後,王齕讓秦軍主力南下,去進攻兵力空虛的趙軍西山嶺南部防線。
至於說,王齕憑什麼認為,秦軍可以比趙軍跑得快。
那是因為,秦軍的特點。
因為秦軍耐苦戰。
秦軍之所以可以耐苦戰,和秦國的地理位置脫不開關係。
秦國被周天子封為諸侯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獲得周天子直接給予的土地。
因為,當時周天子封賞給秦國的土地,實際上是控制在犬戎手上的。
秦國最初的幾代君主,為了從犬戎手上獲得土地,都死於和犬戎的戰爭。
這造就了秦國人彪悍的戰鬥力。
而當時間進入戰國以後,秦國一直被山東六國看不起,被認為是蠻夷。
造成這種原因,則是我們秦國因為地理條件產生的風俗習慣。
當時,秦國遠離中原地區,文化程度確實比不上韓,魏這些國家。
而在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更是成為了一架戰爭機器,這讓秦國人從骨子裡,便擁有著極其強悍的血性。
另外一點,則是秦國士兵,在身體素質方面,普遍比六國計程車兵強。
這是由秦國的飲食造成的。
戰國時期,粟米和大豆,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主糧。
而秦國因為土地廣袤,人口稀少,所以,人均土地擁有量,是超過六國的。
秦國的糧食畝產儘管比六國少,但是,秦國人均兩倍於六國的土地擁有量,讓秦國百姓可以獲得比六國百姓更多的糧食。
而趙國雖然國土面積同樣不小,但是,此時的趙國,糧食主產區,只有邯鄲周邊的華北平原地區。
趙國北方雖然擁有大片的草原,但是,卻無法成為糧食主產區。
而因為人均土地數量不足,趙國主糧當中,大豆的比例非常高。
同樣的一戶家庭,秦國百姓的土地當中,大豆的種植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但是,趙國百姓的大豆種植面積,則可能達到百分之四十。
再加上,秦國廣袤的土地,有很多適合放牧的地方,因此,羊肉可以說是秦軍最主要的肉食來源。
因為傳統,以及更充足的食物,所以,秦軍士兵在身體素質方面,比趙軍更強。
也只是因為這些原因,秦國軍隊才可以比六國軍隊更耐苦戰。
所以,王齕才認為,秦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