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風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負深厚內功的人,必定體魄強健絕少生病,更何況是天下第一的呂大將軍,其中肯定另有隱情,但他不便逼問,於是繞了個圈子說道:“不知大將軍身患何病,竟至於遠離朝堂回老家養病?”
小五哪能聽不出來,嘆了口氣道:“你非要刨根問底!好吧,與你說說也無妨!大將軍稱病全是因為與皇帝慪氣!”
“和皇帝慪氣?”趙遵更聽不明白了。
小五說道:“怎麼和你解釋呢?大將軍負氣出走,這事的源頭要從兩年前大將軍與百越人作戰收回五嶺郡說起了!小侯爺可曾聽過此役?”
趙遵搖頭道:“久居鄉下遠離京師,這樣的訊息竟也未曾聽聞!”
小五道:“不是你孤陋寡聞,而是朝廷避諱此事封鎖了訊息!你可知大周南疆邊界在何處?”
趙遵道:“當然知道,在五嶺山脈!”
小五道:“沒錯,但是前朝南方可是與交趾接壤的,如今少了近千里的疆土,你可知其中的原由?”
趙遵道:“聽人說起過,前朝時五嶺以南的三個郡由一位宋姓的藩鎮控制,改朝換代之際他趁機封鎖五嶺,自立國號為百越,派軍隊在五嶺險要出駐紮,從此割斷了與中原的聯絡。”
小五道:“大體是這樣的,本朝建立之初強敵環伺,朝廷疲於應付,對遠在南疆的百越政權只能採取懷柔的政策,百越的宋氏對我朝也是恭順有佳,雙方數十年未動干戈。在這七八十年間百越政權興修水利勸課農商,吸引因戰亂流亡到嶺南的漢人教會了當地人先進的耕種手段,把原本蠻荒的土地變成了良田,國力強大府庫充盈。兼之百越政權對南地少數民族非常親善,當地部落紛紛擁戴宋氏,而且百越前兩代國主都是高壽,兩個人把持朝政七十餘年,百越政權非常鞏固。咱們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就曾經開朝會廷議如何處理百越政權,結果大臣們一致認為百越根基已深,不是與百越開戰的時機,皇帝雖然有心收回割裂幾十年的疆土,但礙於五嶺險峻,百越上下一心不易攻打,只得把這事壓了下來,一壓就是十幾年。差不多兩年前,朝廷派到百越的探子發來密保,在位三十餘年的百越二代國君暴斃,其長子也在之前病故,事發突然並未留下遺詔,其餘三子為爭王位在京城爆發了混戰,地方上各自擁戴儲君,互相攻伐。朝廷得到訊息立刻做出反應,皇帝親派大將軍帶十五萬大軍南征,趁百越內戰一舉收復失地。朝廷上下對這場仗都必勝無疑,收復嶺南指日可待,可大軍一到五嶺山區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先是遭到了幾個隘口守將的拼死抵抗,又被連月的暴雨阻隔,當地的越人感激宋氏的厚待拒不為大軍帶路和提供軍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遠在番禺混戰的宋氏王族聽說大周軍隊開啟了,竟在一月之內推選出了國君平息了內戰,呂大將軍還在五嶺山中舉步維艱的時候,百越的援兵已經在路上了。雙方在五嶺南坡附近大打出手,呂大將軍親自出馬只取得了小勝,而後雙方便陷入了僵持。隨著時間的推移,趁百越內亂收復故土的戰機已失,糧草補給線太長,還易受到山越人的偷襲,於是大將軍果斷下令撤軍,並在撤軍的路途上設下來埋伏,圍殲了百越前鋒三千餘,嚇得敵人不敢再追擊了,大軍安全的撤回到了平原地區。此役耗時三個月,雖未獲全功,然呂大將軍率部以三千人傷亡為代價,消滅百越軍一萬有餘,收復五縣十餘個堡寨和一些關隘,迫使百越勢力後撤百餘里,威震南疆……”
“等等等,”聽到這兒趙遵忍不住攔住了小五的話頭,奇道,“五哥,這就不對了!呂大將軍奉命南征收穫頗多,那和皇帝慪的哪門子氣啊?”
小五道:“哎,毛病就出在這些收穫上了!呂大將軍南征收復了五個縣和附近不少堡寨,但大將軍認為五嶺地區樹高林密道路閉塞,軍需補給困難,不易派兵駐守,應該戰略放棄,只守住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