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介紹和宣傳,然後成批銷售。因此,沒有什麼向下、平行、向上細流不細流,滲入不滲入了,各種不同階層的不同的流行式樣和最新式樣的擴散,可以在各種階層之中同時發生。
西裝、旗袍與中山裝
但我想用不著我來指出,這些解釋時裝的理論只適用於經濟發達的國家,或乾脆更直接一點,有錢的西方各國和日本。時裝只能存在於一個有高度社會經濟動力的環境內。一個傳統或演變遲緩的國家和社會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和科技水平,也就沒有多少時裝上的需求(“有得穿已經不錯了!”)。我們大家都已熟悉的所謂“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特徵就是經濟發展緩慢,或甚而等於零。這些國家大都還保留地方性服裝。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塞內加爾、墨西哥、秘魯等亞非拉國家的一般人民都以傳統的民族服裝為主,而在美國、英國、法國、西德、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差不多一致了,只有在民族節日時才看得見他們的民族服裝。但即使在西方國家之中,最早進入工業化的國家也是最早拋棄他們傳統的民族服裝的國家。帶領西方世界進入工業革命的英國也正是西方各國之中第一個停止穿著民族傳統服裝的國家。但如果看希臘、波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除了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等而且比較低之外,沒有什麼其他共同之處,因此也正好是這幾個歐洲國家至今仍保留其民族服裝。現再回頭來看另外幾個歐洲國家,如法國、瑞典、比利時、德國、丹麥,以及東方的日本,一旦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最早給拋棄掉的就是它們的民族服裝。今天,東京婦女不會把和服當做日常穿著的服裝。買件和服比買件“洋裝”要貴上好幾倍。同樣的道理在中國臺灣地區也可以看得出來。做件旗袍(更別提長袍馬褂)可要比上百貨公司買件女時裝或男西裝貴多了。而在香港,只有競選香港小姐的時候,只有那些想保留點中國傳統味道來吸引遊客的大酒店的女招待才穿叉開到大腿根的旗袍,而且是以制服的性質穿的。
社會主義國家的情形都差不了多少。早期的蘇聯、前幾年的中國、今天的古巴的服裝(列寧裝、中山裝、卡斯特羅裝)之所以被決定作為舉國上下的共同服裝,主要是經濟方面的考慮,省事省錢,不去浪費任何資源。一旦這些國家在服裝管制上略有放鬆(當然也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大街上立刻就有人開始穿他們比較喜歡穿的衣服了,市面上也逐漸開始供應這種衣服了。今天的蘇聯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開始講究時裝。中國也在起步,甚而在一九七九年還邀請了世界第一流時裝設計家Pierre Cardin,去北京搞了一個時裝表演。另外,聽最近去過內地的人說,至少在大都市,而尤其在上海、蘇杭等地,一般人已在以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服裝來打扮自己了。這不但是個好訊息,而且更是一個社會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途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和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一點不錯,但是這個彎兒可繞得太遠了。
時裝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我們可以說,一個社會一旦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時候,一方面產生了對時裝的需求,另一方面這個社會也影響了時裝的發展。我們不必為“現代化”下任何定義即可體會到今天每分鐘可以縫上六千針的機器,利用超音波來將裙子的縫邊給“焊接”起來的技術,以電子計算器和鐳射來“裁剪”衣料圖樣,可以搞出質量俱佳的棉毛生產工藝、成百上千種人造纖維的發明和生產,甚至於人造衛星傳播的電視節目,集裝箱貨運等等一切都與時裝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可是一個時裝所存在的環境中的社會因素對時裝的影響就不是像,比如說,沒有尼龍就不會有尼龍絲襪那麼簡單明顯了。而這些社會因素卻正是導致時裝的興衰的主要力量。從一個流行的式樣可以看出一個社會上那些微妙的、潛伏的動力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可以說時裝是社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