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2/2頁)
[法]儒勒·凡爾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天來所苦惱的問題終於可以解決了。只要能在附近找到一個較大的巖洞,讓大家住進去,就不愁無法度過漫長的嚴冬了。
他們在山腳下,山坡上到處尋找,敏捷地認一個山岩跳到另一個山岩。腳下碰到的岩石,毫無例外,都是六面稜柱形結構,似乎整個加利亞都是由這種岩石形成的。
天公不負苦心人。在一座頂端象塔尖一樣直衝雲霄的大山岩後面,山腰上忽然出現了一個洞口,潤口離海平面約二十米左右。洞內似乎有一條曲拆的地道,他們立即鑽了進去。
洞內黑黝黝的,他們只好沿著石壁,摸索前進。熔岩噴湧時發出的雷鳴聲,這裡聽得十分清晰,可見這條地道距火山口不遠。他們最擔心的是,灼熱的石壁,突然橫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無法繼續前進。
但塞爾瓦達克信心十足,毫不動搖,這種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伯爵和普羅科普。
&ldo;往前走!&rdo;他叫道。&ldo;我們只有尋求特殊的辦法來對付這特殊的環境!這裡有現成的&l;火爐&r;。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優越條件。天呀!可以不用燒柴,無須花任何代價!&rdo;
地道里的溫度至少有15c。他們把手放在石壁上,感到石壁相當燙手。似乎這種岩石是由某種金屬構成的,可以傳熱。
&ldo;你們看到沒有,&rdo;塞爾瓦達克說。&ldo;這玩意兒可是個極好的傳熱器呢!&rdo;
不久,前方明亮起來,接著是一個很大的洞穴。洞內溫度很高,但人完全可以呆得住。
在如此深的地洞裡,哪裡來的亮光和這樣高的溫度呢?這是因為在巖流傾瀉而下、面向大海的山坡上,有一個洞口,地洞裡的光和熱便是從這個洞口傳進來的。人們站在這裡,簡直象是站在幾昂洞口觀看尼亞膽拉瀑布一樣。所不同的是,從這個洞口看到的瀑布不是一條水流,而是一條火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