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2、1805年法軍從萊茵河、美茵河以及義大利進攻奧地利。1805年10月,拿破崙於烏耳姆殲滅奧軍一部,11月擊退奧俄聯軍,11月13日進佔奧京維也納,11月19日渡過多瑙河,12月2 日於奧斯特利次戰敗奧俄聯軍。迫使奧皇於12月26日簽訂普累斯堡和約。和約規定:奧國將威尼斯、伊斯的利亞、達耳馬戚亞割讓給義大利王國,並承認拿破崙為義大利王國國王,奧國賠款五千萬法郎。
1808年,法軍進攻西班牙,1809年初奧地利乘機向法國發動戰爭。4 月22日雙方于勒根斯堡進行會戰,5 月21一:2 日於阿斯波思進行會戰。7 月5 ‐6 日奧軍在瓦格拉木會戰中大敗。 7 月11日奧皇求和,10月]4日於維也納簽訂和約。和約規定:奧國將薩爾斯堡割讓給巴伐利亞王國,參加大陸封鎖,常備軍不得超過十五萬,賠款八千五百萬法郎。
33、恩格斯在1858年1 月所著《博羅迪諾會戰》一文中寫道:&ldo;如果當時拿破崙把近衛軍投入戰鬥,那麼,根據託爾將軍的說法,俄國軍隊無疑是會被殲滅的。 但是拿破崙不敢以其最後的預備隊‐‐他的軍隊的核心和支柱來冒險,可能因此而錯過了在莫斯科簽訂和約的機會&rdo;。參閱《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選》第一卷第340 頁。
34、這裡指的是香霍斯特所著《野戰手冊》,是他任漢諾瓦軍事學校教官(1782‐1792) 時寫的講義。書中提出了許多野戰行動的規則,並列舉了許多史例。
35、《炮兵手冊》共分四卷,香霍斯特生前只完成了三卷,第四卷沒有出版,是後人在他的遺稿中找到的。第一卷談炮兵理論和經驗,第二卷談火炮的結構,第三卷談炮兵的訓練和野戰炮兵的作用。
36、崩策耳維次築壘陣地在西里西亞的崩策耳維次附近, 又稱崩策耳維次營壘,是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二世於1760年命令構築的野戰築城工事。在七年戰爭後期,他的軍隊曾數次藉以抵抗俄國和奧地利的優勢軍隊。
37、1797年1 月,奧地利阿耳文齊將軍率領軍隊分三路沿北義大利的加爾達湖東側地區南下進攻法軍,企圖救援1796年被拿破崙圍困在芒託瓦的烏爾姆塞爾軍隊(見注,27)。拿破崙前來迎擊,1 月14日晨在利佛裡進攻奧軍中央縱隊。最初,奧軍兩翼的兩個縱隊迂迴拿破崙的部隊,造成了對拿破崙不利的態勢。但法國援軍攻入東路奧軍的後方,幾乎全殲這一路奧軍。奧軍被迫全線北撤。15日晨法軍轉入追擊。奧軍的解圍企圖被打破。
1809年拿破崙佔領奧京維也納後,7 月初渡過多瑙河,5 ‐6 日與卡爾大公的軍隊於瓦格拉木附近會戰。第一日未分勝負。第二日卡爾大公進行兩翼包圍,右翼(約三分之一兵力)的推進是法軍受到威脅。但由於中央兵力薄弱,被法軍突破,左翼被法軍包圍,援軍沒有趕到,因而失敗。奧地利被迫簽定維也納合約。
38、1796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北義大利,包圍芒託瓦。奧地利幾次派援軍到北義大利都採用分進合擊的辦法,結果均被拿破崙各個擊破。1796年法國對奧地利作戰時,除拿破崙攻入北義大利外,另由朱爾丹和莫羅率兩路軍隊攻入德意志地區。開始的&iddot;進展順利,後因兩路軍隊相隔太遠( 相距達140 公里) ,被奧地利卡爾大公在安堡各個擊破,被迫退回萊茵河左岸。
39、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 ‐1748) 是歐洲封建王朝爭權奪利的戰爭。奧皇查理六世逝世後,由女兒瑪利亞&iddot;特利莎繼位。法國、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撤丁、瑞典等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