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罐底,把元青花大罐託了起來。
這一上手,胖老頭由不得心中暗贊一個好字,這玩意就是個仿品,那也是大師級的仿品。
古瓷器這玩意,特別講究分量,大罐看著體積胖大,但是提在手裡,那分量趁手的舒適感和愉悅感,叫人心曠神怡一點不假。
舉起來之後,史老仔細的打量了罐底,嗯,沒有款,很正常,元青花絕大部分都沒款,作為官窯器的元青花尤其如此。
倒是有些小件的民窯元青花,有時偶爾有款,看完了罐底,接著看罐內,能看見明顯的四層接起來的痕跡,內壁也沒有經過二次修整,製作時的紋印和其他粗糙的痕跡歷歷在目……
史老輕輕的放下罐子,閉目凝神想了一會兒,脫了白手套,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身後秋小均和程華莎這一對師兄妹這才上前,依次上了手看了內外前後上下,程華莎脾氣直心眼簡單,直接搖著頭道,
“師兄,我可真看不好,600多年下來品相怎麼可能如此完美,存世的元青花可都有典故和出處的!
那位,那位小兄弟還沒請教大名,江葉林是吧?潘家園就是撿漏撿個鈞窯汝窯的小件,那我信,可這大罐,元青花耶,怎麼儲存下來?
怎麼就從天而降到了京城到了潘家園……事有反常必為妖,我看不真吶!”
這對師兄妹是耿老的關門弟子,《華夏明清瓷器鑑定》這本鉅著,就是耿老口述、秋小均執筆撰稿、程花莎負責圖和照片花了7年時間才著作完成。
耿老在秋小均身上凝聚了巨大的心血,而秋小均自己天賦極高,到後期已經替師父帶研究生並且授課。
秋小均的史學和文學素養都很好,無論是教學還是評鑑,語言都深入淺出,是中生代的領軍人物。
因此師妹看不真的時候,那可就得瞅著師兄怎麼打眼。
華廈銀行美女吉總這會兒可是心裡暗自捏了把汗,這三尊菩薩可是自己託了關係才請出來做鑑定和評估的。
耿老和馮老這些年愛惜羽毛,已經很少拋頭露面給文物做鑑定了,史老倒是容易請點,可經常說話太直得罪人……
這會兒看了都不表態,那個程花莎直接就說看不真了!
角落裡站著金沢文輕輕扯了下江葉林的袖子,嚅嚅的道,
“不會真看走眼了吧?這下我算是把吉姐給坑了!”
第12章不好說
那邊秋小均作為耿老的得意高徒,上手後當然細細品味,不過今天號稱華夏古陶瓷評鑑三劍客的三老悉數到場。
現在史老看了不表態,自家師父和馮老還沒上手,他怎敢搶在前頭說什麼,見師妹問自己,只是笑著搖了搖頭不說話。
很快秋小均輕手輕腳的放下元青花大罐,拉著師妹走回座位咬起了耳朵,倆人還不時小聲爭論著什麼。
此情此景,不免讓耿老心裡一陣唏噓,要是能想個什麼辦法把大弟子留下就好了,他那個媳婦,在香港做的不大不小的服裝生意,跟古陶瓷文化哪有一毛錢可比性!
哎,可這家務事,就是作為小均的恩師,自己也是無能為力沒法干涉,每一個男人的背後,或許都有這樣一個能真正影響他的女人。
“老夥計,咱也別端著了,既然來了,無論如何給人家銀行一個交待,大家都那麼忙,咱老哥倆一起上去看吧!”
馮老眯起眼睛想了半天心事似的,這時候把視線從角落裡的江葉林和金沢文這對金童玉女般登對的人兒身上轉了回來。
老先生聽力驚人,視力絕佳,場內眾人的表現甚至小聲竊竊私語都沒逃過他的耳朵。
耿老當然沒再矯情,二老聯袂而起,走到展臺前的元青花大罐上細細打量,馮老甚至拿起了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