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5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耳而瓦解”。可就是看這位張仲景的書,感覺那是太難了,感覺那理論深度簡直是沒有個邊(譬猶河漢無極)。
我估計在那些時候,黃元御一定特憔悴,吃嘛嘛不香的,簡直丟了魂似的,腦袋裡就一個念頭:仲景的書怎麼如此深奧啊!
這種飽受折磨的痕跡可以從黃元御同志的言語中表現出來,他還曾經在私下裡表達過,他說這“《南華》之奇,《太玄》之奧”,可以說是夠奇幻微妙難以理解的了,可跟張仲景的這些書那簡直是沒法兒比啊(然何至如此之閉結不解也)!
結果,黃元御從公元1737年開始看《傷寒論》,一直極其投入地研究,又在臨床中進行體會,最終在公元1748年,完成了這本《傷寒懸解》。
完成這本書的過程是這樣的。
當時,正好有個機會,黃元御出門辦事,來到了陽邱,正好有個姓劉的朋友,家裡有個沒有人住的荒齋,黃元御一看很高興,說:這正好,我正愁沒有個清靜的地方寫東西呢,要麼你這房子借我住幾天得了。
這位老劉一聽,好啊,這房子沒人住,你就隨便用吧。
這個房子所處的位置這個好啊,黃元御站在房子的前面,向北邊望去,是一條大河,河水在秋天的天空下顯得深藍,冷峻異常;向南邊望去,遠遠的那是一片崇山峻嶺,在霧色中泛著青色;房子的附近,樹林成蔭,秋天的樹葉斑駁陸離,五顏六色,充滿著成熟的色調,不遠處的山坡上滿是野*,一片璀璨(北枕長河,南踞崇山,修樹迷空,雜花布地)。這種環境擱現在相當於郊外的別墅啊,黃元御呼吸著沒有汙染的空氣,感覺到心胸豁然開朗,心裡突然湧現出了創作的慾望。
那年頭人們的生活都很簡單,也沒有什麼行李,一個人收拾收拾就搬進來了。
在這裡,黃元御把院子的柴門一關,開始集中精神。我從黃元御在序中的文字裡可以看出,黃元御每當這個時候,就會讓自己的心徹底地安靜下來,進入一定的境界中,他自己說這個時候的狀態是“靈臺夜闢,玄鑰晨開,遂使舊疑霧除,宿障雲消,蚌開珠露,沙落金呈,十載幽思,三月而就”,也就是說,僅僅三個月,黃元御就把這本書給整理出來了。
其實,我在看黃元御的這些文字的時候,同時也在想象著黃元御的生活,估計他在這裡,什麼好的東西是吃不到了。在當時的農村,能有糧食就不錯了,寫了三個月,每天大概也就只有青菜下飯而已。
我總在想這樣的問題,過去這些讀書人,連自己吃什麼都沒有解決好,為什麼總是要關起門來寫書呢?
他們就不想想搞點什麼盈利的東西?多搞點錢?魚翅燕窩搞不到,豬肉總得多吃點吧?為什麼會不顧一切地寫書呢?去悟那些難懂的東西呢?
黃元御自己說,在屋子裡狂寫了三個月以後,自己的兩鬢都突然變白了,可見精神損耗得嚴重。他圖的是什麼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追仲景之神思(2)
黃元御自己說:他太喜愛仲景的書了,可是,仲景寫書到現在,已經是多少年了,千載之下,竟沒有人能夠徹底理解仲景書的玄妙,這是多麼的遺憾啊,這會淹沒了仲景先師那顆仁慈的救人之心啊!所以,我黃元御即使是耗盡精神,也要把這件事情完成。
在這一年,黃元御已經四十四歲了。
一個四十四歲的人,身有殘疾,卻不想怎麼盡力去討生活,反而在這裡耗盡精力給後世之人寫書,我實在是無話可說。
在《傷寒懸解》的序言裡,我找到了黃元御描述自己心情的文字,他說:清苦就清苦吧,昔日文信侯如果不遷,那麼也就沒有機會作《呂覽》,如果西伯侯不被囚禁,也寫不出《周易》啊。貧苦對我來說,是激勵我寫書的動力啊。我已經四十四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