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警覺。
在這樣的夜晚,這種叫聲實在是太普通了。
二
在距老龍嶺百里之外的一處大山裡,有個叫黑水關的險要之處。在清代以前,黑水關一直是由晉東南,甚至中原之地的河南、河北,西去太行山,途經漳源縣而進入山西腹地太原、榆次等地的必由之路。這裡是一條官道,更是一處兵家紛爭之地。即便是太平時期,歷朝也都要派重兵於此駐守,而每逢王朝更迭的動盪時期,這裡自然又會成為各方兵戈相見的喋血之地。
黑水關前臨黑水潭,背依黑神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從山外進來打此而過,只有潭邊一條青石鋪就的窄路與山裡相同。跨過黑水關,便是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青松滴翠的黑神山。不過,官道並不在險峻的山上,只是在山之西麓的腳跟,依著山勢蜿蜒而過。由此而去,行不了幾步,便進入一個先窄後闊,狀似琵琶一樣的溝谷。谷中有一小村,村裡的房舍全部都是用長方狀的天然石條依山而造的石窯,村名便叫琵琶窯。
一道清澗打遠處的八賦嶺流出,又在巍巍黑神山上光潔的石坡上一瀉而下,打琵琶窯前的谷地裡注入黑水潭,直至潭豐水溢,去而成河。在吸納了太行西麓無數的涓涓細流之後,這股清流終於在百里之遙的艱難行程之中壯大成為水勢浩淼的濁漳河,並一路歡歌,向東而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大龍骨 第十一章(3)
其實,濁漳河本有南、北、西三源,南源在長子縣發鳩山,西源在沁縣漳河村,而北源,正是漳源的琵琶窯。若從源頭的長度來看,北源應是濁漳河真正的源頭。
不管怎麼說,琵琶窯正是以濁漳河的發源地而聞名,更因位處太行山中的通衢之道而興旺。千百年來,這是客棧林立,酒肆飄香,多少官宦商賈,遊俠騷客,不時往來其中,繁華熱鬧自不必說。正因為如此,地處山西腹地的榆次、太谷、壽陽、祁縣一帶的晉商,才特別看重這條通道,並在明、清兩朝先後數次募糧捐銀,組織鄉民,將八賦嶺過黑水關出黑神山的近百里崎嶇山路,全部整修成四米之寬的石板路。
琵琶窯的繁榮至清末而止。當時,有一支在汾河谷地起事的白蓮教被清軍追殺逃至黑神山。數十名義軍被清兵圍困月餘,最終除少數血染青山外,大多被生俘至琵琶窯。當時,因戰亂不斷,這個昔日的繁華之地已顯衰敗之跡。這次血戰剛開始不久,這裡的商客們便悉數鎖門而逃,連世居此地的村人們,也大多逃走了。領頭的清兵本是一個兇殘之徒,當他們來到村中,便忽發歹念,想著這幾十名“反賊”之所以能在這大山之中堅守月餘,肯定是有琵琶窯的人們在暗中相助,給他們接濟糧米,否則,就是餓也該把他們餓死了。於是,一聲令下,便將村裡還住著的五十餘口老少村民和不多的幾個留著看門的小買賣人,全部綁了,並將他們和那幾十個義軍用長藤拴在一起,趕進三眼寬大的石窯之中,然後在外面堆滿松枝,一把大火,將其全部活活燒死!
琵琶窯從此一蹶不振。民國初年,人們為遠避這一兇險之地,又從漳源西端的黃花嶺上開出一條去往山外的道路。至此,琵琶窯完全告別了昔日的繁華舊夢,只留下當時外逃而倖存下來的少數山民,固守著這一方飽浸著鮮血和仇恨的殘垣斷壁,苦度時日。
忽一日,琵琶窯住進七八個操著河南口音的流浪漢,為首的一人身高體闊,厚嘴小眼大鼻子,手使飛石,百發百中,人稱催命石子石禿子。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兩位拜把子兄弟,真名不詳,只有外號,一個叫二沒鬧,一個叫三模糊,也都是一身武功,手段了得。這夥人雖然都是莊稼人出身,但來到這裡後便不再謀種田的事,每隔十天半月,便會蹤影全無,然後又滿載而歸。時間一長,村裡人便明白他們是幹什麼的了。好在他們也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