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歡迎來到坤甸。”
蘇言看著提著行李從北方而來的漢人們,面帶笑容,在道路兩邊,村民們都好奇地看著他們。
從這些移民中很快走出一位有著古稀之年的老者,那老者身著老舊洗得發白的短款漢服,讓蘇言感到意外的是,他的頭上居然是明朝時的網巾。
而那群移民裡也有許多人穿著明朝服飾,頭戴網巾,儼然一副明朝遺民姿態,不僅如此,他們中有數人手持老式鳥銃,那鳥銃一看就是明清兩季的產物。
這讓蘇言心中充滿了驚訝,他見那老者在旁人攙扶下走出,連忙迎了上去,扶手作揖道:
“鄙人名為蘇言,受坤甸鄉民信任,暫任坤甸頭領。”
“老朽姓馮,久聞蘇頭領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少年英雄,雄姿英發。”老者亦是拱手行禮,說道。
“不敢不敢。”蘇言擺了擺手,他雖然心中有著很多話要問,但還是強忍著馬上問的慾望,轉而招呼移民進村。
那老者看著蘇言的動作,主動說道:“我村共有三十八戶一百八十二人,成年男丁九十五人,蘇頭領可隨意調遣。”
蘇言頷首,他讓徐是文和張錚一起安置這些移民,隨後看向老者,做出請的手勢,道:“老先生,請到長屋詳談。”
老者答應下來,讓身邊的人將他攙扶著,來到蘇言的長屋內,兩人雙雙坐下後,望舒很乖巧的主動為兩人倒滿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
“條件簡陋,沒有茶葉只能以開水代替,還請老先生見諒。”蘇言先主動告了個錯,說道。
老者微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在意,拿起杯子小心吹去上面的熱氣,小口吮著,蘇言沒有喝水,而是看著他頭上的網巾有些出神,他和一起突圍出來的老弟兄們本都是留辮的,在離開大陸以後才割去辮子蓄髮,現在只長得約莫兩個食指關節那麼長。
老者發現蘇言盯著自己的網巾出神,他放下杯子,微笑道:“蘇頭領可是沒見過此等裝束?”
從蘇言的年紀,他自然而然以為蘇言是沒有見過故明裝束的這一輩,所以才會好奇地盯著自己的網巾。
“見過。”卻沒想到,蘇言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盯著老者微略渾濁的雙眼,道:“老先生可是從臺灣而來的明鄭後人?”
雖然言語是用疑問句,但蘇言的語氣卻是帶著毋庸置疑的肯定。
老者微愣,隨後輕笑一聲,點了點頭,他抬手向北行禮,道:“我等村民皆是不甘屈從韃子,自韃子破東寧後乘船出逃的明鄭後人,老朽的先祖正是國姓爺之工官馮澄世。”
蘇言聽言,肅然起敬,連忙起身行禮,道:“原來是前輩,失敬失敬。”
“前輩之意何為?”老者問道。
“實不相瞞,家父為天地會分舵主,我族一向秉承反清復明之志,自泉州起事失敗後,我等出逃海外……”說著,蘇言便將被抓到錫蘭,又奪船逃回婆羅洲的過程簡單概述了一番。
聽了蘇言的話,老者心中對蘇言的評價又高了幾分,認為這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壯士,對他也親近許多。
而蘇言心中也充滿了喜悅,他頓時意識到可以藉助這些明鄭遺民在坤甸內推廣復漢活動——即重新蓄髮,著漢服,而且老者身為官僚後人,學識淵博,也可以讓他教化百姓。
想到這,蘇言斟酌了語言,道:“老前輩,鄙人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老先生能夠考慮。”
“蘇頭領請講。”
“坤甸一直缺少讀書人,識字者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前輩能夠教化百姓,恢復漢家禮儀,令坤甸百姓重新蓄髮,穿回漢家衣冠。”蘇言語氣誠懇地說道。
蘇言的請求正是老者希望的,老者一直都不願漢家衣冠流失,漢人留著那韃子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