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任用外戚,結黨營私,驕奢淫逸,引起勞動人民強烈不滿,士兵又因剋扣軍餉,久拖欠不給,為此圍攻閔妃集團,一些市民也參加進來。此即史稱“壬午兵變”。受閔妃打擊的大院君李昰應(李熙之父)利用兵變重新掌握朝政。當時,清政府與朝鮮政府有宗藩關係,正在天津的朝鮮大臣金允植聞訊,馬上求援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樹聲(李鴻章因奔母喪請假)。張便請示清政府,派水師提督丁汝昌帶軍艦三艘,調淮軍將領吳長慶率淮軍六營東渡,平定朝鮮內亂,並防制日本。後又電道員馬建忠與丁同行。
吳長慶率部乘船東渡,船抵朝鮮的南洋港,吳長慶命某營為先鋒隊,立即登陸。負責登陸的這個營官以士兵不習船海,請求暫緩。吳長慶大怒,將其撤職,派袁世凱代理其職。25日吳部進抵漢城城外。當晚,丁汝昌、馬建忠與吳長慶密議誘捕大院君李昰應。次日,三人拜訪李昰應。27日李回拜,袁世凱阻止李的衛隊跟隨,吳、馬派人強行將李押送天津(以後被軟禁保定)。吳長慶、袁世凱又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帶領清軍追擊李的餘黨,平息了叛亂。
吳長慶為進一步培養提拔袁,把外交事務交給他辦理,把內部事務派張謇辦理。有一天,袁世凱對張謇講:“李王(李熙)懦庸不足扶持,吳帥膽小也做不了大事。”袁企圖奪取吳長慶的權,張告誡他不可輕舉妄動。可見袁世凱一邁進封建官僚之門,就野心勃勃。
兵變平息後,閔妃集團請李鴻章派人整頓朝鮮軍隊,李從保障朝鮮的存在,鞏固中朝關係,命吳長慶派員代為訓練。11月初,李熙命選拔壯丁500人編為新建親軍一營,請吳派人教習,吳即派袁同總兵王得功訓練。
袁世凱正在高興為個人的前途奔忙,但他與吳長慶的關係逐漸變壞。吳懷疑他居心不良,想奪自己的權,對他不再象先前那樣信任了。頂頭上司對他的冷淡,感到遷升無望,而要求內調。袁家同李鴻章的關係很好,同時,袁世凱透過李的女婿張佩綸的關係,送上八件罕見的古物,想在北洋衙門謀得一職位。1884年,法國將侵略戰火由越南引向中國邊界,清政府令李鴻章加強邊防。李即奏調吳長慶帶兵三營駐防奉天金州,命袁總理留朝三營營務,會辦朝鮮防務。
朝鮮的局勢並不穩定,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與日本勾結,準備發動政變,脫離中國而“自立”。1884年12月4日,金玉均等在日本的配合下於郵政局發動政變。次日,改組政府。朝鮮歷史稱之為“甲申政變”。當政變開始時,駐朝商務委員陳樹棠馳回公署,飛函袁世凱帶兵前往彈壓。6日,親清派人士紛紛求援。親日派要劫走李熙,另立新君,背清依日;事態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如讓親日派控制政權,朝鮮就脫離中國。而這也意味著袁世凱一切努力歸於失敗。此時,袁世凱考慮到當前的危險,只有破斧沉舟,背水一戰。於是,袁世凱和吳兆有、張光前分率清軍1000人和朝鮮親軍兩營,向王宮闖去,日軍開槍射擊,袁命令清軍還擊。日軍退出王宮,遭清軍包圍。政變首領金玉均等敗走。袁世凱收兵擁國王李熙回宮,“甲申政變”結束。
李鴻章接到關於“甲申政變”的報告後,請示了清政府命其與會辦,北洋事宜的吳大澂共同處理,勿與日本開釁。李吳經過會商,決定由吳赴朝查辦,日本也派井上馨赴朝談判。井上馨與朝鮮簽訂了漢城條約。這個條約解決了政變後日朝之間的善後問題,並未解決中日軍隊衝突問題。因此,駐朝日使揚言還要同清政府談判,要求清軍退出朝鮮。袁世凱聽到日本揚言要清軍撤退的訊息後,極為憤慨。再加吳兆有、張光前等人,因其獨掌軍權,同他鬧翻,揭發他蓄養官妓、販賣煙土、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