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4/5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氣地說:“兒臣贊同十三哥的看法……但,但兒臣以為,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為君者也當取信於民。”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那你們來跟朕說說,為君者當何以治下?”
這回十三皇子卻沒急著上前,而是退到一旁等十七皇子先答,十七皇子抬起頭看了皇帝一眼,得了他的應允,才鼓起勇氣上前,“荀夫子有云,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然則強固榮辱在於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兒臣,兒臣以為,父皇應親賢遠佞……”
皇帝笑了笑,讓十三皇子回話。
十三皇子回話的時候,卻意味深長地看了邊上的侯祺鈞一眼,才悠悠道:“上無威,下生亂。威成於禮,恃以刑,失之縱。私勿與人,謀必闢。幸非一人,專固害!”
此話一出,皇帝臉色卻有些不好,眸光落在十三皇子身上,看了好一會兒,才擺了擺手,道:“都下去吧。”
兩人恭敬地退了出去,等他們身影一消失,皇帝就喊了內侍進來,“教導十三皇子的人是誰?傳旨讓他明日不必來了。”
內侍見皇上神色不好,臉上說不出的惶恐,恭恭敬敬地應了聲是,就顫顫巍巍地退了出去。
“看看,看看,這都是誰教出來的,真是荒唐之致!”
重刑罰,輕人命,這話是一個皇子能說的嗎?原本以為十三學識秉性都是眾多皇子中最好的,卻沒想到會說出這樣荒唐的話來,當真讓他失望透了!
侯祺鈞連忙上前寬慰道:“十三皇子年紀尚幼,怕是誤聽了讒言也說不定。皇上也不必太過擔憂,往後好好引導他便是……以十三皇子的聰慧,相信很快就能改正過來的。”
皇帝卻是冷哼了一聲,“你跟他這般大的時候,已經是朕的左膀右臂了,他還這般不辨是非,連年幼的十七都比不上!朕原本還打算讓孔孟二位大人親自教導他的,如今看來,倒是沒有這個必要了!”
孔孟兩位大人是太子太師,太子太保,因東宮閒置,皇上這才讓他們監管國子監,主持科舉事宜。皇上這麼說,是原有封十三皇子為太子的意思了……
這等關乎儲君的大事,侯祺鈞自是不敢妄言,笑著說:“一個人的秉性倒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斷定的,俗話有云,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皇子們如何,也不是一時半會能看得清的。”
☆、第47章 造訪
侯祺鈞從乾清宮出來,就看到十七皇子站在門口似乎是在等人,他不由得走了過去,微微朝他拱了拱手,“十七皇子可是在等微臣?”
十七皇子上前攙了他一下,態度很是恭敬,“我有事想請教侯學士……”
兩人去了偏殿,宮女端了茶水上來,十七皇子親自接了過來,奉到侯祺鈞面前:“先生請用茶。”
侯祺鈞拿在手裡卻不喝,而是問他:“十七皇子想問我什麼?”
他猶豫了好一會兒,才咬著唇,小聲問他:“我剛剛是不是答的不好,惹父皇生氣了……我看到喬公公很慌張地走出來,還聽到了父皇發怒的聲音……”
侯祺鈞抿了一口茶,笑著問他:“為何覺得是你答得不好?”
十七皇子向來欽佩侯祺鈞,覺得他年紀輕輕就入了內閣,十分不簡單,此時也不敢抬頭看他,只低著頭說:“十三哥的學問向來是眾多皇兄中最好的,就連父皇也時常誇讚他,讓我都跟他學……而我入學遲,人也很笨,夫子也常說我不懂靈活變通。我想,如果父皇是為了我們考學的事發怒,那惹父皇生氣的一定是我。”
心思純淨通透,小小年紀就懂得反思自己,確實比恃才矜貴的十三皇子好些,也難怪皇上後來會……
他擱下茶盞,笑著道:“皇子多慮了,皇上並沒有為你們的事生氣,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