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弩有一石至十石等規格,這些規格的形成表明機械製造標準在漢代已初步確立。弩機上留下了作工、鍛工、磨工等的名字。漢代的弩強度按石來劃分,其中大約引滿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而十石弩最強又被稱為黃肩弩,大黃力弩。只有十分強壯的人才能使用。
曾經李廣被圍,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加之李廣射虎的故事,可見李廣的神勇和漢代弓弩的利害
有關諸葛連弩的早期記載主要集中在《三國志》及其注釋之中。
《諸葛亮傳》&ot;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ot;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ot;皆出其意,即指諸葛亮的創意、構思、設計,而由他人具體製作。
《三國志-杜夔傳》注引傅玄序曰:&ot;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l;巧則巧矣,未盡善也。&l;言作之可令加五倍。&ot;……今若馬氏所欲作者,國之精器,軍之要用也。費十尋之木,勞二人之力,不經時而是非定。難試易驗之事而輕以言抑人異能,此猶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難盡之物,此所以多廢也。馬氏所作,因變而得是,則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無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試為衡石。廢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見誣為石,荊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l;於是安鄉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此既易試之事,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後之君子其鑒之哉。馬先生之巧,雖古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世張平子,不能過也。公輸般、墨翟皆見用於時,乃有益於世。平子雖為侍中,馬先生雖給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無益於世。用人不當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ot;
西晉鎮南將軍劉弘是中國史載&ot;觀亮故宅&ot;第一人。他曾親眼見過&ot;損益連弩&ot;是不容置疑的。劉弘在&ot;觀亮故宅&ot;時卻有&ot;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常。……英哉吾子,獨含天靈。豈神之祗,豈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ot;(《諸葛亮傳》注引《蜀記》)的感嘆。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靜塞弩》條說:張雲《鹹通解圍錄》:南蠻有執旗者傅城發靜塞弩,貫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連弩,十矢謂之群鴉,一矢謂之飛槍,通呼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此資料說的是唐時西南民族中還在使用一種弩,當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據說就是當年的諸葛連弩。唐宋時期,西南民族中涉及諸葛亮的類似傳說甚多,可信度較差。
從以上文獻中可初步受到以下六點啟發:1,諸葛亮曾創製了一種連弩,在當時十分先進。這連弩有兩個基本資料,一是能連發十矢,二是矢長只有八寸。2,陳壽給諸葛連弩定了一個性,即&ot;損益&ot;。後面本文將進一步討論此問題。3,馬均為著名科學家(曾改進前人所造織綾機、百戲木偶,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發明翻水車),當他看見諸葛連弩時,首先是大讚其&ot;巧&ot;,可見它與以前的連弩實有大別,其次是認為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