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可調和 危機浮現 (第2/5頁)
gdx405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司馬紹,他們不可能沒注意到。
因此,這應該還是他們的誤導項,想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再說了,當時李旦負責地說出了真相,他就是個老好人的性格,應該不會加入感染者。
他們的目標應該還是李亨和李豫。
等一等,自己現在的推理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現在加入了劉裕這個因素。
此時,幾個統籌皇帝都已走出了機房。李世民悄悄看了劉裕一眼。
他的行事風格很是激進,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豪賭,但卻不乏細心。
感染者現在直來直去的風格應該也是受到了他的指導。
難道說,劉裕就是在賭自己一定會反著想?
不對,這麼想的話就沒完沒了了,劉裕當然也可以賭自己會正著想。
那就回到問題本身,李旦和李顯應該缺乏進入感染者的心理狀態。
除曹操之外,應該沒人會刻意破壞他們一家四口的關係。
所以,無論怎麼想,更應該防範的都應該是後面的李亨父子。
在這裡,李世民對自己後代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問題。
這就是沒有辦法的侷限性了。
他不瞭解李治夫妻感情破裂的全部經過,更不理解他後人的很多心理。
他從來都沒考慮過李隆基,就是因為他覺得李隆基的能力足夠,不至於陷落。
他高估了後人的能力,覺得他的後人都會像他一樣無懈可擊,頂多需要一些輔助。
他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問題反而成為了他後人進入感染者的最大推動。
這個問題他是意識不到的,否則他就不會在李隆基剛進來時是那個態度了。
而接下來,他與李亨和李豫的對話也有著同樣的問題。
……
空間時798年9月,本空間。
李世民一邊拿著人間的報告,一邊口頭調節李亨和李豫的心態。
784年,孤懸於外的北庭都護李元忠病死在任上,屬下楊襲古接替其位。
789年3月,四朝老臣宰相李泌離世,享年68歲。
同年,吐蕃聯合葛邏祿攻打北庭,楊襲古向回鶻求援。
但回鶻內部接連發生政變,無法及時救援,楊襲古只能撤退。
其餘北庭人和沙陀人向吐蕃投降。此時的沙陀首領是朱邪盡忠,是李克用的曾祖父。
次年,楊襲古想收復北庭,但他與回鶻的聯軍大敗,最終楊襲古被回鶻殺害。
楊襲古死後,北庭徹底淪陷,通訊被切斷,唐朝中央再無西域的音信。
但剩下的安西都護府依然在堅守……
之後,南詔選擇站隊唐朝,吐蕃新主即位後也選擇與唐朝修好。
對外關係有所緩和,但內部的情況好像陷入了迴圈,回到了代宗時期的表面和平。
各地(尤其是河北)的藩鎮互有攻伐。
皇帝李適終於走向擺爛,變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對藩鎮能忍則忍。
鳥盡弓藏,李適猜忌曾經的功臣。
李晟、渾瑊等人脫離軍隊,被軟禁在長安,然後鬱鬱而終。
同時,河北藩鎮一系列的二代目相繼離世。河北進入了安史叛將三代目的時代。
一個幽靈,安祿山的幽靈,依然在河北的上空遊蕩……
792年,李納離世,其子李師古繼承平盧節度使。
796年,田緒離世,其子15歲的田繼安繼承魏博節度使。
宣武節度使劉洽是個忠臣,但他卻死在小人之手,然後宣武七年內發生了五次動亂。
淮西的吳少誠並不安分,他始終在尋找機會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