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第2/2頁)
[英]安東尼·伯克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年輕而精力充沛的男子。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想法,我想諸位也不會允許自己有此想法吧。而就如我前面所說的,即使有了這種想法,也不一定會得到那樣的結果。&rdo;
陶德杭特先生深感不安。也許他之前一直都太依賴情緒因素了,太依賴情緒這個因素在陪審團成員之間造成的無形的影響了。他當然一直認為透過判決他有罪就能夠換回帕默的清白之身。而現在看起來,若是緊緊抓住某些小的漏洞和瑕疵,官方還是能夠繼續地掌握這名不幸的年輕人。
陶德杭特先生很想站起來大吼:&ldo;他是清白的!收起你的嘮叨,回到事實上來。我告訴你他是無辜的‐‐我,我有知曉此事的最好的理由。&rdo;
這是真的,對這一點,陶德杭特先生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理由。但是,向別人證明,說服別人接受這個簡單的事實,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陶德杭特先生真希望有個能站得住腳的證據,這樣他們就不會有什麼爭議了。
直到法官的結案陳詞到達終點,陶德杭特先生才發現自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一直到結束之前,法官都表現得非常正常。他沒有對大家嘮叨要如何遵照法律來生活,這種說教的誘惑,只有很少的法官能夠抵抗。他一直把話題嚴格地限制在案件上。但是到了結尾,他還是沒有抵抗得住誘惑。他結案陳詞的最後幾句話顯然沒有把自己當成法律的代言人,而是把自己變為道德的審判者。
&ldo;諸位陪審團成員,或許你們中有幾位腦中自有別的判決。我將此判決稱之為無罪,但有精神病。通常辯方訴求這種判決的時候,法官都會依據案情,說明此種判決能否成立。為了避免諸位有這種想法,我還是覺得應該當著諸位的面說明,此案在這些方面並無相關的證據,這樣的判決是不可接受的。事實卜,辯方的律師也並未訴求這樣的判決結果。我之所以在此提及這一點,純粹是因為被告的供詞看起來是具有了某種精神病的特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