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牆上,炮火紛飛,碎石濺落,伴隨著轟然一聲悲鳴,拒絕了大順數年的鄖陽最後一道城門轟然倒塌。
震天的喊殺聲隨即響起,身著黑色箭衣的大順軍如潮水般將紅色衣甲的明軍淹沒。
看著在城頭廝殺的明軍將士們,李自敬默默轉身,這是他能給這些以身死捍衛家國的英雄們最後的體面。
——讓他們像一個真正的英雄一樣死去。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炷香、一盞茶的功夫,或許是一個時辰那麼久,當黑色的前營大纛被插在糧庫上方,喊殺聲也便驟然停歇。
李自敬低頭看著滿是血跡的雁翎刀,心中知道,一切都結束了。
腳步聲由遠及近,一副擔架被鄭重抬到了李自敬面前,擔架上躺著的,是袍服都被鮮血染紅的高鬥樞。
高鬥樞的手依舊緊緊攥著刀,雙眼怒目圓睜。
周圍,幾名渾身帶傷的前營部總圍攏過來,氣喘吁吁,看著擔架上的屍體,眼中滿是敬佩。
“厚葬。”
“將明軍與我前營戰死在這裡的將士埋在一起,立碑。”
李自敬嘆息口氣,伸出因年久握刀而滿是細小傷痕的粗糙手掌,輕輕撫合了高鬥樞的雙眼。
李自敬摘下笠盔,環視一眼周遭。
這座鄖陽城,經歷連續四日血腥的攻防戰以後,大順雖然拿下了全城,但城中卻已經千瘡百孔。
李自敬的做法,深深印在周圍這些大順士卒的腦海中,他們眼中的神情極為複雜,但更多的是堅定。
眾人圍攏在李自敬的身邊,等待著下一道命令。
此時全城的戰事已經基本結束,王光恩派出的援軍也已經被李自敬設伏擊潰,鄖陽大局已定。
而鄖陽戰事的順利結束,也標誌著李自敬解除了襄陽的後顧之憂,徹底在湖廣立足。
李自敬緩緩走進糧庫,這只是一個小地方,但每走一步,都要跨過數具屍骨,這些屍骨縱橫交錯的倒在一起。
很多屍體已經面目全非,李自敬略微一掃,便能見到,有一員甚至不知道姓名的明軍將領,盔甲都已經被砍爛。
破爛的大明旗幟被仍在地上,任由入城的前營將士們踩踏走過。
這些倒在地上的將士之中,既有高喊著為大明赴死的,也有舉起大順旌旗為了新天下效力前驅的。
這場戰爭沒有對錯之分,也無需非要選出代表正義和邪惡的一方,每一具倒在地上的屍骨,生前都是英雄。
大順的將士們,都是見慣了地主豪強欺壓百姓,舉起義旗,心中自有一個嚮往的新天下。
大明的將士們,則是大明這個已經滅亡的朝代曾經輝煌的真實寫照。
就如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誓師時所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這句話的意思,也和崇禎皇帝煤山殉國時所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不謀而合。
或許就連李自成都覺得,崇禎皇帝實在是一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皇帝,身為起義軍的領袖,卻對前朝皇帝惺惺相惜,這實在是一個奇怪的事。
現在李自敬終於明白了,大順反抗的從來都不是明廷,而是明廷之中,那些尸位素餐,欺壓魚肉百姓的地主豪強、官員財閥。
大順代表的,是這個天下小民的利益,正因如此,它將會受到其餘所有力量的聯手打壓。
最終大順的新朝天下曇花一現,成為明末百姓心中一個做了十幾年的夢。
李自敬站在糧庫之上,也便是高鬥樞不久前的位置,看著烽火遍地的鄖陽城,那些抱頭走出民居,滿臉惶恐的倖存百姓,體會到了在其位而不謀其事的可恨之處。
李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