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rdo;
【解析】孔子這話,明顯是話中有話。原憲很少提問題,這時候應該是原憲做了孔子的管家之後問的問題。孔子的回答,指桑罵槐,罵的就是冉有,說這小子在季孫家助紂為虐,太無恥了。然後原憲說的克伐怨欲,是在表揚自己,孔子對原憲的人品滿意,可是能力不滿意,所以,孔子不肯順著原憲的話去肯定他,而是給了一個&ldo;馬馬虎虎&rdo;的評語,算是告訴原憲自己對他的工作能力不是太滿意。也可以理解為孔子認為原憲為人處世不夠圓滑,因此得罪人比較多,談不上仁。
孔子去世之後,子貢、冉有等人主持料理孔家,原憲與他們關係一般,因此被迫辭職去了衛國,之後牢記老師的話,拒絕在不道之邦衛國出仕,最終窮困潦倒而死。那時候,每個國家都是禮崩樂壞,按孔子的標準都是&ldo;邦無道&rdo;,所以,原憲離開了孔家,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從這個角度說,孔子這番話也算是害了原憲。
什麼是仁?孔老師說了:品德高尚,不等於仁。
品德和情商是兩回事,每當遇到一個情商不高的道德先生問仁的時候,孔老師的回答一般就是&ldo;那我就不知道了&rdo;。不是不知道,是知道裝不知道。
【現實解說】情商高的人,才能在可恥與知恥之間任意轉換。具體來說,歷史上能在官場上如魚得水的不倒翁常青樹們,他們的情商能不高嗎?
135(622)★★
仁者樊遲問知。子曰:&ldo;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rdo;問仁。子曰:&ldo;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rdo;
【譯文】樊遲問孔子怎樣才算是智,孔子說:&ldo;專心致力於提倡老百姓應該遵從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rdo;樊遲又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ldo;先有耕耘,後有收穫,這就是仁了。&rdo;
【解析】為什麼要敬鬼神?因為人一定要敬畏某種東西,才能不突破道德底線。如果掌握權力者在世上沒有敬畏的東西,就會為所欲為,無惡不作。所以,沒有信仰的統治者是最危險的統治者。為什麼要遠之呢?因為鬼神變幻莫測,誰也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所以他們很難伺候,遠離他們是避免麻煩的最好辦法。綜合起來,就是敬畏並且遠離,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回答完這個問題,孔子可能有點發懵,因為這有點文不對題,樊遲不過是給孔子當保鏢的普通學生,人家不過想問問怎麼當個普通人,你卻回答人家怎麼治理國家。樊遲也覺得沒得到正確答案,因此繼續問仁,這次,孔子針對樊遲的問題回答了。在孔子的學生中,樊遲入學較晚,資質比較差,學習的進步不大,可能有些灰心或者懈怠。因此孔子告訴他要有付出才有收穫,不要想不勞而獲。
樊遲是季孫家的家臣,冉有的車右,在與齊國作戰中立下功勞。孔子回到魯國之後,得意門生們紛紛離去,身邊缺少貼身學生,冉有就把樊遲送到了孔子這裡。一來,樊遲性格比較像子路,而且很勇猛,適合跟隨孔子;二來,樊遲跟著孔子學習,今後回到季孫家也能有個好前途。樊遲本人也很願意,就這麼來到了孔子身邊,孔子去哪裡都帶著他。不過,孔子後來不太喜歡他,因為樊遲比較木訥,不如子路那麼聰明,問問題也不著調。
什麼是仁?孔子在這裡的說法就是:先耕耘後收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