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漢代的馬融捏造的,&ldo;三綱五常&rdo;的實際發明人是漢初的董仲舒。
再後來,又有一句話叫做&ldo;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rdo;。大家也以為是孔子的發明,其實這句話到明朝才有,是一句戲詞,跟孔子沒有任何關係。
孔子本人對於忠君沒有什麼興趣,這在後面會講到。
藉助於高昭子的引薦,孔子得以見到齊景公,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當時的齊國和當時的大多數國家一樣,國君的地位岌岌可危,國內權臣的影響力和權力原來越大。齊國的陳家富可敵國,其影響力超越國君。因此,齊景公對於孔子的說法還是比較欣賞。
【現實解說】君臣父子的說法是永遠的真理,那就是各安其位,做好自己的本分。不過,從古到今,君臣父子的關係在變化,也就是說定位在變化。如果公僕像公僕,主人像主人,這個社會就和諧了。反過來,如果主人像僕人,僕人像主人,那與和諧社會就是南轅北轍,學雷鋒也不管用。
115(15)★★★
子曰:&ldo;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rdo;
【譯文】孔子對齊景公說:&ldo;治理一個擁有一千乘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rdo;
【解析】舊譯中都沒有提到這是孔子與齊景公的對話,因此也就無法理解這段話的針對性。為什麼斷定這是孔子與齊景公的對話呢?首先,千乘之國是大國,當時擁有這樣實力的國家只有六個國家,分別是晉楚吳秦齊魯六國,六國中,孔子一生只去過齊國和楚國,但是隻去過楚國的方城山外。而孔子見過的國君,只有魯國、齊國和衛國三國。因此,這段話,孔子只能對魯國國君或者齊國國君齊景公說。
當時的情況,魯國國君有名無實,而齊景公在位,十分奢侈,大興土木,並且不顧農時徵用百姓,導致怨聲載道,這在史籍中有明確記載,而孔子這番話中,&ldo;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rdo;很明確地就是在針對齊景公的這一點。勸齊景公要節儉,不要太奢侈,同時要按照周禮的規定,在農閒的時候搞工程,農忙的時候讓老百姓安心種地。
所以,毫無疑問,這是孔子與齊景公的對話。對於孔子的這番說法,齊景公表示贊同。
再來看看什麼叫乘,春秋時期以車戰為主,通常出兵,只說車多少乘,不說人數。按《司馬法》所說: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這樣的配置類似於後來的坦克和步兵的配置。所謂的甲士三人就是:戰車上左面的&ldo;射&rdo;,用弓箭,作遠端攻擊;中間的&ldo;御&rdo;是駕駛員;戰車是一車四馬,可以理解為四驅車。中間兩匹為&ldo;服&rdo;,左右兩邊的稱&ldo;驂&rdo;,或&ldo;騑&rdo;;右面的&ldo;車右&rdo;,執戈盾,作近戰防禦。甲士三人中,&ldo;射&rdo;&ldo;御&rdo;都是經過貴族教育的,周朝時的六藝&ldo;禮、樂、射、御、書、數&rdo;,都是貴族的課程;而&ldo;車右&rdo;更是選孔武有力、忠誠果敢的勇士擔任。&ldo;甲士三人&rdo;都是貴族精英和無敵勇士,可見車有多重要,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舞兩下的。簡單地說,車就像後來的高爾夫運動,那是貴族運動。而戰車後面的徒兵,就是一般戰士了,也就是工農子弟甚至奴隸。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況,那就是君主、主將坐在車上的時候。當此時,主將居中,御者居左,車右位置不變。由於主將在該車上,所以車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