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次提到五父之衢詛,都是去詛咒的。古人盟誓和詛咒是很講究地點的,特別是魯國人。既然專門去五父之衢詛咒,說明這是一個凶地,惡鬼出沒的所在。不是亂葬崗,就是刑場。而如今孔子將母親在這裡出殯,自然不是刑場這樣的地方,因此一定是亂葬崗。
等到親戚朋友們都走了之後,孔子在鄰居車夫的幫助下,悄悄地將母親的棺木運到了防地孔家的祖墳,與父親叔梁紇合葬。按《史記》記載: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諱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這件事情,孔子的行為令人讚賞,可以說智勇雙全。但是,是違背周禮的。這件事情,孔子應該是得到了異母哥哥孟皮的默許,或者在做了之後,孟皮並沒有追究。後來孔子對哥哥一家很關照,與此應該有很大關係。
第二次違背周禮是在孔子服孝期間,當時季孫家大宴整個曲阜計程車,有歌有舞有酒有肉。孔子聽說了,穿著喪服就去了,結果被門口接客的陽虎給趕了出來。有人說這是陽虎故意羞辱孔子,甚至有人說這是陽虎設的計謀。其實,稍動腦子就知道,孔子歲數又小,家裡又窮,又住在貧民窟,陽虎怎麼會認識他?陽虎之所以趕他出來,是看他穿著喪服,按照周禮,服喪期間不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按《史記》:孔子要絰(音迭,春秋時期服喪時結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布帶子),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ldo;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rdo;孔子由是退。
這件事情,是孔子少不更事,沒什麼好指責的,不過確實是違背了周禮。
第三次違背周禮是孔子結婚。按照周禮,同姓不婚,也就是同姓之間不能結婚。可是孔家是宋國移民,宋國的規矩是按照商禮的,講究的是族內婚,也就是同姓結婚。孔家雖然移民到了魯國,可是世世代代從宋國娶親,保持了商禮。到了孔子這一代,孔子從來沒有接觸過商禮,大概也不知道,所以很可能是哥哥孟皮做主,為他從宋國娶了老婆丌官氏,毫無疑問屬於族內婚。
這件事情不怪孔子,也合理合法,但是確實違背了周禮。
第四次就是孔子開辦私校,有教無類地招生,打了周禮的擦邊球,就算是違背了半次周禮吧。
所以,孔子並不是天生就遵從和推崇鼓吹周禮的,相反,年輕的時候他還有些藐視周禮。因此,孔子正式成為儒家是在他辦了私校之後,也就是三十歲之後的事情了。
【現實解說】國是別人的國,堂是別人的堂,詩是別人的詩,生個什麼閒氣?老老實實當自己的教書先生吧。
112(1527)★★★★
子曰:&ldo;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rdo;
【譯文】孔子說:&ldo;花言巧語擾亂了理性的剋制,小事不忍耐,就會敗壞大的謀劃。&rdo;
【解析】魯昭公在對付三桓的問題上原本非常謹慎,兒子公為多次勸說父親動手,都被魯昭公痛斥。可是,最終在季公若、臧昭伯、郈昭伯等人的鼓動下,魯昭公還是沒有能夠忍耐下去,貿然動手攻打季孫家,結果三桓聯手擊敗魯昭公,魯昭公倉皇出逃齊國。
對於魯昭公等人的貿然行動,孔子批評說是&ldo;小不忍則亂大謀&rdo;。可是,此前&ldo;是可忍孰不可忍&rdo;也是他說的,究竟哪一個對?事實證明,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要忍。所以,孔子的感悟是&ldo;小不忍則亂大謀&rdo;,他也從現實中得到教訓,因而得到進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