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第1/3頁)
[美]埃德加·斯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師成立以後,我擔任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原武漢警衛團的一個指揮員餘灑度,任第一軍軍長。餘多少是因部下的態度而被迫就任的,不久他就逃到國民黨那裡去了。現在他在南京給蔣介石工作。
這支領導農民起義的小小隊伍,穿過湖南向南轉移。它得突破成千上萬的國民黨部隊,進行多次戰鬥,經受多次挫折。當時部隊的紀律差,政治訓練水平低,指戰員中有許多動搖分子。開小差的很多。餘灑度逃跑以後,部隊到達寧都時進行了改編。陳浩被任命為剩下來大約一團兵力的部隊的指揮員;後來他也&l;叛變&r;了。但是,在這個最早的部隊中,有許多人始終忠心耿耿,直到今天還在紅軍中,例如現任一軍團政委的羅榮桓,現任軍長的楊立三。這支小隊伍最後上井岡山2的時候,人數總共只有一千左右。
由於秋收起義的綱領沒有得到中央委員會批准,又由於第一軍遭受嚴重損失,而且從城市觀點來看,這個運動好象是註定要失敗的,因此中央委員會這時明確地批評我。我被免去政治局和黨的前委的職務。湖南省委也攻擊我們,說我們是&l;槍桿子運動&r;。儘管這樣,我們仍然在井岡山把軍隊團結起來了,深信我們執行的是正確的路線。後來的事實充分地證明瞭這一點。部隊補充了新兵,這個師人員又充實了,我擔任了師長。&rdo;
1從國民黨左派觀點來看的這個事件和這個時期一個有趣的敘述,見唐良禮[譯音]著《中國革命內幕史》(一九三〇年倫敦)。2井岡山在湘贛邊界,是個不可攻破的山寨,原來為土匪所佔。史沫特萊所著《中國的紅軍在前進》(一九三三年紐約)一書對共產黨攻佔此山及後來在那裡的情況有所記述。
五
蘇維埃運動(下)
&ldo;從一九二七年冬天到一九二八年秋天,第一師守住了井岡山的根據地。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個蘇維埃在湖南邊界的茶陵成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府選舉出來了。主席是杜修經。在這個蘇維埃以及後來的蘇維埃中,我們推行了一個民主的綱領,採取溫和的政策,建築在緩慢而不斷的發展這一基礎上。這樣一來,井岡山就遭到黨內盲動主義者的斥責,他們要求對地主實行搶、燒、殺的恐怖政策,為了使他們喪膽。第一軍前敵委員會拒絕採用這種策略,所以被頭腦發熱的人汙衊為&l;改良主義者&r;。我因為沒有實行更加&l;激進的&r;政策,遭到他們猛烈的攻擊。
一九二七年冬天,兩個以前在井岡山附近當土匪頭子的王佐和袁文才參加了紅軍。這使紅軍的實力增加到將近三團人。王、袁都被任為團長,我是軍長。這兩個人雖然過去當過土匪,可是率領隊伍投身於國民革命,現在願意向反動派作戰。我在井岡山期間,他們是忠實的共產黨人,是執行黨的命令的。
一九二八年五月,朱德來到井岡山,我們的隊伍會了師。我們一同制訂丁一個計劃,要建立一個包括六個縣的蘇區,逐步地穩定並鞏固湘贛粵邊區的共產黨政權,並以此為根據地,向更廣大的地區發展。這個戰略同黨的建議是相反的,後者一味作迅速發展的空想。在軍隊內部,朱德和我得同兩個傾向作鬥爭:第一個傾向是要立即進攻長沙,我們認為這是冒險主義;第二個傾向是要撤退到廣東邊界以南去,我們認為這是&l;退卻主義&r;。根據我們當時的看法,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二:分地和建立蘇維埃。我們要武裝群眾來加速這個過程。我們的政策主張自由貿易,優待被俘敵軍,以及總的來說主張民主的溫和主義。
一九二八年秋天,在井岡山召開了一個代表會議,出席的有井岡山以北的蘇區的代表。在蘇區的黨員中,對於上述各點仍然有一些意見分歧。在這次會議上,各種不同的意見充分地發表出來子。少數人認為在上述政策的基礎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