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謀劃膠東 (第2/2頁)
橫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式上與之結盟,實質上成為後者的附庸。
不過,在接到鳳翔方面以唐昭宗名義發出的詔書之後,王師範的表現頗為“感人”。
《舊五代史?梁書》記載:“詔至青州,師範承詔泣下曰,吾輩為天子籓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
意思就是,他不忍心看到皇帝落難,準備要做唐朝的忠臣,選擇與朱溫做對了。
由於朱溫的主力在關中作戰,因此王師範起兵反朱之初,進展較為順利,一度佔領兗州,威脅到朱溫的大後方。
朱溫認為王師範此舉屬於“叛變”(當時兩者都是唐朝的藩鎮,怎麼說都是平級),派遣侄子朱友寧率軍進攻。
朱友寧親自圍攻青州,派偏師進攻登萊。
於是,唐末波及登州、萊州、青州等地的膠東之戰,正式爆發。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青州為平盧鎮的中樞,而登州和萊州相當於枝幹。
在青州防守穩固的情況下,朱友寧攻打登萊,相當於先削去青州的枝幹,在兵法上算是個不錯選擇。
但沒想到的是,這看似高明的一招,卻為朱友寧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從史料記載的情況來看,朱友寧的偏師起初的確收到了效果。
“六月,乙亥,汴兵拔登州。”
但王師範此時採取戰略收縮,並沒有在登州和萊州全力作戰,而是把兩地的生力軍集中至青州城下,設立兩座營寨,成犄角之勢。
一天夜裡,朱友寧發動進攻,首先攻擊的目標是登州兵的營寨,後者很快不支。
朱友寧攻破登州營寨之後,繼而進攻萊州營寨。
此時已經快要天明,朱友寧方面廝殺了一整夜計程車兵都疲憊不堪,而從淮南前來支援青州的楊行密將領王茂章,趁機發動反擊,與城中的王師範裡外夾攻,朱友寧大敗,縱馬迎戰時,馬失前蹄,被王師範的部將砍下了腦袋。
朱溫聞訊之後大怒,親自率兵二十萬趕到青州,在青州城外擊敗了淮南的王茂章。
大兵壓境,外失援軍,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王師範派人向朱溫請降。
此次投降與前一次的求和不同,歸順的更為徹底。
資治通鑑載:“(朱溫)乃受師範降,選諸將使守登、萊、淄、棣等州。”
王師範雖然一開始還保留了權淄青留後的職務,但轄區的登州、萊州等地的主官,都已經換上了朱溫的人馬,實質上已經成為後者的轄區。
朱溫的侄子在此戰中死於王師範之手,這個仇,朱家的人並沒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