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狼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儘管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徐庶,但蔡谷兄弟二人依然備足禮節,親自出門迎接:
“徐參軍有禮,不知親臨寒舍,有何指教呢?”
徐庶也很客氣地回禮:
“豈敢指教,只是素來仰慕蔡氏風采,故而前來叨擾,還望見諒。”
蔡氏兄弟當然知道,自己的名氣幾乎等於零,對方肯定是有所圖謀,再加上只有一人,乾脆直接引進入側面的小廳,三人分作主客相對而坐:
“徐參軍是潁川人?”
徐庶點頭答道:
“祖地陽翟,只是徐某世代草野,僅以耕讀自生。近幾年間,徐某避亂荊州,拜入水鏡先生司馬德操門下,這才初窺學問,又蒙陳君侯青睞,得以徵入幕府,參贊軍事。”
短短几句話,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雖然出身寒酸,但既有名師指點,又遇明主引為心腹,與如今空有名氣卻沒有實權的蔡氏形成了鮮明對比。
蔡谷雖然沒當過高官,但在朝廷也混了好幾年,心裡早就如同明鏡一樣,連忙親手為徐庶倒酒:
“徐參軍年紀輕輕,便得右將軍重用,未來大有可期呀!”
徐庶矜持地微微低頭,雙手接過酒樽:
“有勞蔡公。蔡氏明動四海,向來是中原學子之望,陳君侯以二位主管兗州勸學之事,同樣甚為信任。對了,不知二位是否知道,陳君侯準備舉辦的選賢大典?”
蔡谷和蔡睦面面相覷:
“選賢大典?似乎未有耳聞……”
徐庶若有所思,笑道:
“兩位長途跋涉而來,沒有聽過也實屬正常。陳君侯有感於大漢察舉種種弊端,想要大力發掘埋沒於鄉野之中計程車人及學子,故而有意革新人才選拔制度,已經囑託豫州文學從事袁徽全力操辦一場選賢大典,但凡入選之士,皆授以四百石以上實職。大殿初步定於八月中旬舉行,我離開陽夏之時,已有數百名學子報名參加。”
蔡谷有些口乾舌燥:
“只要入選,就能得授四百石以上實職?”
蔡睦更是為之心馳神搖:
“想必到時必將盛世空前!”
他們又忽然反應了過來:
“徐參軍所言袁徽……莫非是陳國袁子美?”
徐庶點頭道:
“正是此人,兩位莫非與他相識?”
蔡谷忍不住露出笑容:
“早在七十年前,陳國袁氏就與我蔡氏約為姻親,袁子美的姑母,正是亡兄伯喈公之嫡母!如此算來,老夫兄弟二人與袁子美,正是同輩論交的親戚!”
徐庶愣了好幾秒鐘,才勉強搞懂了他們兩家的親戚關係:
“袁子美之從兄袁曜卿,如今已是濟陰郡守,此外袁子烈擔任陽夏縣令,袁子聰擔任勸農從事,陳國袁氏兄弟四人,各個深得君侯器重,蔡氏與他們既為姻親,今後必然得以互為照應。那徐某今天所勸之事,或許就有些畫蛇添足了。”
他作勢就要起身離開,蔡谷連忙伸手製止:
“徐參軍且慢,閣下既為相助蔡氏而來,蔡某當然洗耳恭聽,願聞其詳。”
蔡氏與袁氏雖然算是親戚,但那已經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這些年素來沒有來往,而且當年蔡邕的祖父和父親都只不過官至縣令,而袁渙的父親袁滂卻是當朝三公,身份地位相差懸殊,說蔡氏抱袁氏的大腿一點都不為過。
如今雙方地位依然沒有變化,蔡氏窮途末路,袁渙、袁徽等人卻都是陳飛麾下炙手可熱的官員,能給自己多少面子,蔡谷確實沒有把握。
而徐庶卻是草根出身,正需要與其他士族互為支援,這也是蔡氏所急需的援助。
徐庶這才重新坐下:
“蔡氏與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