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第1/2頁)
張金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恆大跌眼鏡,回頭對大臣們說:&ldo;我難道不是當官的嗎?&rdo;看來&ldo;強龍不壓地頭蛇&rdo;這句話是千古真理。在地方上,強如皇帝,也沒有一個縣&ldo;治安科長&rdo;有威力。
做人趙恆不錯,可做皇帝在大中祥符以後確實不稱職,他不僅拼命尊崇道教,還竭力抬高儒學、佛教。趙恆認為&ldo;三教(儒、道、釋)之設,其旨一也&rdo;,他要把國家建成三教合一的政權,為此他大建寺廟,還親自操刀注釋佛經。有了皇帝的大力提倡,和尚成了頂光榮的職業,全國僧徒從宋初近七萬人猛增到四十萬,就連尼姑也有兩萬多。
儒學本來在漢武帝&ldo;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do;的時候就確立了絕對尊崇的地位,但趙恆還是要進一步拔高,他在泰山封禪後親謁孔廟,加諡孔子為玄聖文宣王,還決定科舉考試要尊儒術,逐步確立了儒學加佛道的思想統治。
儒、釋、道三合一的理論作為一種統治的思想也還罷了,關鍵是趙恆要堅決地把這種思想落到實處。在那個&ldo;無底洞&rdo;玉清昭應宮裡,他花費了五千兩白銀鑄造玉皇像,還各用五千兩黃金鑄造了聖祖像(就是他做夢夢出來的那個祖先趙玄朗)和他自己的像,在玉皇身旁侍立,且不說這件事有多荒唐,就說耗費的金銀數量就十分的驚人。
自己耗費天下的財富可能是不過癮,趙恆還先後設了天慶、天祺、天祝、先天峰聖節等,下令各地都要設齋醮祭祀。當然,每次齋醮都不是白辦的,都要耗費大量金銀,例如一次趙恆下令京城寺觀設齋誦經,花費就高達一百五十萬貫。
每天這麼折騰,再富的國家也受不了,何況在當初&ldo;東封&rdo;的時候就耗費國庫八百三十餘萬貫,&ldo;西祀&rdo;耗費了一百二十萬貫。折騰下來的結果,就是不僅把鹹平、景德年間積累的財富消耗殆盡,就連趙匡胤、趙光義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也給弄個精光。
本來趙恆完全能做一個承前啟後的皇帝,他繼承了前兩代君主開創的江山和財富,又消除了北方和西邊邊境的戰爭,得到了難得的和平時代,只要勵精圖治,總結和改正趙光義以來的弊政,大宋國力軍力不難強盛,趙光義曾有過的夢寐以求的大一統完全有可能實現。
可惜的是,趙恆不是英明決斷之主,雖有鹹平、景德年間的興盛,但他在性格上的懦弱最終影響到了在政治上的作為,開&ldo;歲幣&rdo;買和平(這個和平極不可靠,後來的&ldo;靖康之恥&rdo;就是證明)的先河,為靖康年間迷信和談,坐失良機,最終覆國,以及後來的南宋高宗在與金人交戰有利的情況下,達成屈辱的紹興和議,乃至為隆興和議、嘉定和議提供了可供&ldo;借鑑&rdo;的祖宗之法。
綜觀兩宋歷史,在對外衝突中,大宋是打敗了求和,打勝了也是求和,這種無論勝敗都給對方付錢的做法,趙恆實在難逃始作俑者的指責。
有雄心無雄才的趙恆不甘做一個平庸的守成者,大搞封禪之類的神道把戲成了他&ldo;鎮服四海,誇示外國&rdo;的追求,有人推測趙恆這麼做有和迷信鬼神天命的遼國打心理戰、威懾遼國的目的,但如果把趙恆不遺餘力粉飾太平,看成是他以此來平衡自己沒有一統四海的失落心理,可能會更準確些。
為了推行荒唐的造神運動,趙恆把主要精力全用在祭祀天地鬼神上,王欽若、丁謂、陳彭年、劉承和林特為了討趙恆的歡心,獲得更大的權勢,他們積極參與造假活動,相互勾結,排擠打擊政敵,殺傷力和破壞力極強的窩裡鬥越演越烈,被時人稱為&ldo;五鬼&rdo;。
大宋在趙恆統治的後期,顯現出了疲態。
沒有開創才能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