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遊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獲還是有的。”
加彭大師說道:“老衲很是好奇,國師方便給我們師兄弟看看麼?”
周航微笑道:“有何不可,還請兩位大師指教指教。”
話剛說完,一隻布袋就出現在茶几上。加彭大師伸手開啟布袋,拿出十一顆後江賭石,師兄弟倆仔細地 將幾塊賭石看了一遍。丹巴大師說道:“這幾塊後江石都不錯,雖說大的有兩三公斤,小的有四五百克,但確實是後江的好石頭。至於後江場口玉石的主要特點,我師弟比我更有發言權,就讓他給你講講吧。”
加彭大師說道:“國師這幾塊後江玉石品質都很高,看得出老闆是有誠意的,零售賣給你並不貴。但若像國師在其它場口那樣大批次購買,價格就高了,但一噸按一千萬緬幣計算還是合理的,因為從後江出來,運輸成本是必須要考慮的,那麼一噸兩千萬緬幣也是合理的。老闆把這幾個樣品賣給你,就是想留住你這個大客戶。”
加彭住持拿著一塊後江綠皮殼賭石,就給大家詳細介紹起了後江場口和後江玉石。
經欽敦江與霧露河交匯處的行巴起,上游河流繼續北上,經達摩嶺,過紅木林,再突然九十度向東轉,就進入了後江場區。這一截江面就河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坎迪江。已採的幾個場口距離坎迪城東部約四十公里,從龍肯場區的的多磨場口,往西北方向行進約九十公里,可到達該區。此路段完全是不見天日的原石森林,只有人行小路,沿途猛獸眾多,獅子、老虎、黑熊、野象、犀牛、山豹時有出沒。行人在此林區極易迷路,沒有三天以上時間,走不出這原始森林。
另外一條路就是從達木坎場區行巴乘船逆江而上,雨季需要六天時間,旱季則需要八道十天行程,才可到達坎迪縣城。翡翠場口主要分佈在坎迪江上的兩條支流,藍靠馬河和支流蘭溪本河兩端的交匯處,以及兩岸河畔,故稱為後江場區。
後江與雷達兩場區相距不遠,所產出翡翠原石差別卻極大。後江場區和帕敢老場區只隔著一道山脈,最先開採的後江場口都在坎迪江的南邊,江北邊並沒有開採,後江場區地形狹窄,長約三千多米,寬約一百五十米,屬沖積型礦床,開採時間較晚,從六十年代中期才開始有人開採,玉石個頭較小,極少超過五公斤的,小的只有幾十克,但玉石卻是水透、色豔、底子好。
後江場區分老後江和新後江是在1987年過後,緬甸政府從新放寬了對後江玉石礦山的管制後,原來的老坑恢復了競標開採。1995年後,緬甸政府再次放寬管制,拍賣在坎迪江北面那一塊的玉石開採權,新開的場口就稱之為後江新場口。
此時加彭住持給周航介紹後江玉石的時候,還沒有新後江的概念,所以1985年的周航,收到手中的三千噸後江玉石,都是老後江的好玉石甚至是精品玉石。此時的老後江玉石几公斤的並不少,就算超過五公斤的極少,但還是有一些,並且裂紋也比後來的新後江玉石少得多。所以周航算是恰逢其時,運氣爆棚了。
2000年以後,由於坎迪江北岸新後江場口產量的增加,品質大不如前。這時賭石專家們發現,老後江的石頭開採資源枯竭了,半公斤以上的玉石都太少見了,於是就把原來南邊的場口稱為老後江場,像最先開採的莫龍、葛門麗、莫多閣、磨底、克欽磨等場口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後江老場口,並重新根據老場口新產出的玉石特點,與新後江場口的玉石進行對比,總結出一些新特徵。
老後江的特點:皮殼呈灰綠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kg,主要是水石,磨圓度、形狀、大小均似芒果。沙皮顏色多種,玉質細膩,常有蠟殼。一般所產的翡翠都是滿綠高翠,透光性好,結構緊密,所謂“十個後江九個水”。
後江石做出來的成品取貨很高,拋光後顏色會增加,即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