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華英烈永垂不朽 (第2/3頁)
全金屬彈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趕在記者到來之前,男學生們已經全換成了統一的圓寸頭。
當然不是很標準,王憶給自己定的理髮標準就是能看得過去即可。
想要標準那省什麼錢?去洗剪吹一條龍。
九點多鐘,記者戴著相機乘船上島,他是個中年人,看到列隊整齊的學生們統一的圓寸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王支書,你們隊裡的思想覺悟高啊,學生娃們為了今天掃墓還統一剃了頭?”
陪同人員之一的王東喜笑道:“這不是知道報社的同志要來,我們就讓孩子們好好收拾了一下。”
這個回應讓記者更滿意:“待會你們看我的,我給你們至少拍十張照片!”
王東喜頓時高興。
這年頭相機拍照代價很大,每次拍照都要膠捲都要衝洗,而膠捲昂貴,便宜的國產樂凱牌膠捲也得十元錢,沖洗一次也要花十元錢,這一來一去就是二十元了。
王家隊裡的強勞力一個月才三十六塊!
記者到來,王憶讓各班班長清點人數,然後胸口戴上準備好的小白花,高個子同學合力搬起花圈,各班排著隊出發,路上歌聲響起來: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
一曲唱罷,他們到了目的地——天涯島東側的中段一處崖壁。
崖壁上有墳墓也有一塊大石碑,這是整個縣裡都有名的英烈碑。
碑石正面有大師雕刻的‘中華英烈永垂不朽’字樣,背面則是一個個的名字,都是當年保家衛國而陣亡的海上武工隊人員名字。
自古以來翁洲海情複雜,鬥爭形式也複雜,小鬼子入侵滬都之前先攻下了福海水域,以此為跳板進行侵略行為。
從那時候起海上武工隊就出現了,有血性的漁民們一不甘心當亡國奴二不能讓家人鄉親被鬼子欺侮殺害,便組織起來在各島嶼中潛藏、在海浪裡出擊。
當時天涯島因為山勢複雜曾經藏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經歷了反侵略戰爭和解放戰爭,前後為國捐軀上百人,解放後縣委出資便在島上東側中段的崖壁樹立起了一座英烈碑。
之所以選擇這地方立碑是因為崖壁下就是個海灣,曾經有十餘名戰士被敵人包圍,他們寧死不當俘虜,一起跳崖而亡。
當年立碑的時候,海福縣委的領導親手種下一排松樹。
三十多年過去,纖細的松苗變成了蒼勁巍峨的古松。
它們環繞碑石矗立,一條條粗壯的枝椏伸展著、交錯著,像是英勇的戰士彼此攙扶挺立在碑石後,為碑石遮擋海風,將碑石顯得越發莊嚴雄壯!
英烈碑被儲存呵護的很好,島上百姓很尊崇這些為國捐軀的戰士,特別是裡面多有王家人。
逢年過節碑前斷不了香火。
誰家生了孩子會來告慰英靈後繼有人,誰家孩子病了會來祈求英烈保佑,誰家人出海打漁久久未歸會來禱告尋求安慰。
今天一早不知道誰來過了,碑前已經有黃紙灰燼和三柱大香。
王東喜看到後嘀咕道:“都說了不能講迷信,來了送個野花、鞠個躬就行了,怎麼還燒紙燒香?”
“肯定是老逃兵弄的。”大膽說道,“他每年清明節都早早過來一趟。”
劉紅梅不悅的說道:“他一個老逃兵來幹啥?不夠丟臉的,英烈們……”
“行了,閉嘴!”王向紅突然生氣,“都胡咧咧什麼呢?說過多少次,小叔他不是逃兵,他是有苦衷的,總之守著記者同志別胡咧咧!”
他對王憶點點頭。
示意可以開始正式祭掃活動了。
王憶已經提前瞭解了流程。
他將上學時候聽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