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後金軍的攻城器械肯定是幹不過大明的紅夷大炮的,後金軍死傷慘重,而此時城內的日子其實更不好過,守軍也死傷慘重,快頂不住了,只是皇太極不知道。皇太極也想速戰速決,他打起了攻心戰,他寫信給紀用和趙率教,說:&ldo;如果你真的勇猛的話,為什麼不出城決戰?現在你們就像野獾鑽進洞穴裡,藏了起來,嗷嗷叫還挺自得,以為誰也不能把你們怎麼樣,而不知獵人拿鐵鍬一鏟,就把你們辦了。現在我和你們約定,你出城一千人交戰,我就派十個人跟你們打,我跟你誰勝誰敗,勝負立決。如果你自知守不住這座城,那就應該棄城而去,城內人民我都會放他們走,不殺一人,不然的話,你就把城內所有金幣、牲畜給我們,我也可以退兵,此外沒有第三條道可走。&rdo;(《清太宗實錄》)
城內紀用和趙率教強挺著表現出鎮定,根本不鳥皇太極,於是皇太極還真沒耐心了,除留一部兵力在此,五月二十八日皇太極率主力軍攻寧遠。
那麼就在五月十一日至五月二十八日期間,袁崇煥在幹什麼呢?
五月十六日,袁崇煥給趙率教寫的一封信被皇太極截獲,信中說&ldo;(大明)調集水師援兵六七萬,將至山海;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已至臺樓山,我不時進兵。&rdo;袁崇煥寫這封信有兩個打算,他知道皇太極把錦州圍得水洩不通,這封信很可能被皇太極截獲,他想詐一下皇太極,因為壓根兒就沒有這些援兵。而萬一這封信要是送到城內,他也想以此來讓趙率教、紀用心理有希望,好能多撐些日子。
但才打了五天,袁崇煥心中的勝利信心就沒了,五月二十一日,袁崇煥上奏說:&ldo;敵人對錦州的包圍如鐵桶一般,關外精兵盡在前鋒,今為賊攔腰截斷為兩股。敵人積累連戰連勝的氣勢,而我軍積貧積弱,十年來戰慄不定,現在能做的只有一個&l;守&r;字。讓我軍主動進攻的話,力所不及。而且寧遠、杏山、松山、塔山四城是山海關的屏障,若寧遠守不住則山海關必危,此天下安危所繫,故不敢用四城的守軍來救錦州,只能發奇兵逼之。&rdo;(《明熹宗實錄》)
換句話說,袁崇煥的意思就是雖然錦州被圍了,但寧遠是絕對不能出動主力前去援救的,因為根本打不過對方。因此袁崇煥面對皇太極六萬大軍,只派了四千人去救援,無異於羊入虎口。但寧遠城內的滿桂(蒙古族人)違背袁崇煥的命令,自己帶一支部隊出城去救錦州,最終為錦州得以堅守立下大功。
在袁崇煥剛派出四千人之後,他給朝廷上的奏摺中說:
此行決一死戰,或可得志。若彼分番迭攻,而我兵戰不可透,則錦為必破,又以困錦者困寧,雖城守素備,而食乏援絕。(《明熹宗實錄》)
袁崇煥的意思是這次跟後金決一死戰,也許有可能成功,如果敵人輪番攻擊,那麼錦州必然淪陷,然後敵軍全軍來打寧遠,寧遠堅守也難了,換句話說,袁崇煥對於寧遠、錦州能否守住根本沒底。
袁崇煥在奏摺中還說:
&ldo;如果敵人退去,是靠皇上的威靈,萬一錦州守不住,則寧遠必然被圍攻,這是心腹大患,現在應該急調薊州、宣府的軍隊趕來山海關作為救援寧遠的援兵,此外要速給軍糧,有糧食才能行軍快。現除調將遣兵之外,更別無他法。&rdo;
由此可見,袁崇煥都慌到什麼地步了。
到五月二十八日,皇太極打寧遠的第一天,袁崇煥在奏摺中說:
&ldo;如果錦州失守,敵人必然以圍困錦州的軍隊圍困寧遠,寧遠孤掌難鳴,很快也會失守。敵軍乘勝而下,就會兵臨山海關,與其屆時傾天下之兵與敵人在山海關會戰,何如現在與其在寧遠錦州決戰?臣的意思是令三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