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配火藥 (第1/2頁)
姚津聽雨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著白天試驗的結果,趙無庸總覺得有塊石頭壓在身上,渾身不得勁。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在琢磨是哪裡出了問題。 白天第二次試驗的時候,火藥是自己按比例重新配置的,可也只是簡單將幾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拌勻。會不會是因為把火藥裝填進槍管的時候,將火藥壓得太密實,火藥擠壓在一起,點火後因為缺氧燃燒不充分,這才降低了火藥的威力呢? 可是這火藥裝得太鬆也不行啊,太鬆也會降低火藥的威力吧?要想發揮出火藥的威力,除非裝藥時能做到恰到好處,可這顯然對槍手的經驗和技巧要求很高,可操作性不強啊。 再說這粉狀火藥容易受潮,以後運輸起來好像也不方便。而且粉狀火藥在運輸顛簸的過程中,比重各不相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有可能會產生分層離析。 密度最大的硝石粉可能會下沉到火藥桶的最底層,最輕的木炭粉則會上浮到火藥桶的表層,這對火藥在戰場上的使用有很大影響。除非使用前將火藥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來才行,但在戰場上這是根本無法迅速做到的事。 即使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粉分開攜帶,然後等到快要上戰場前再將它們配製成火藥。這在戰場上是個很大的缺陷,突發的遭遇戰、糟糕的天氣都會給火藥的臨時配置帶來很大的麻煩。 而且,記得好像在影視作品上看見過,有人受傷的時候,由於沒藥物治療,於是拔掉彈頭,取出裡面的槍藥放在傷口上灼燒,讓傷口癒合的鏡頭。記憶中那槍藥好像是顆粒狀的吧?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呢? 第二天一大早,趙無庸就來到了匠造司分部,想試試重新調配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拿過硝石、硫磺、木炭,趙無庸準備調配,先按比例將木炭、硫磺粉末混合,再放入硝石,混合均勻後然後加水攪拌成粘稠的糊狀,用竹片均勻攤開在木板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放到室外太陽底下等待曬乾…… …… 等待藥泥乾燥的過程中,趙無庸拿起那火槍不斷思考。這前裝式燧發槍雖說好像已經夠用了,可是還是有很多缺點啊。 碰到下雨天,引藥萬一點不著,這槍不就成燒火棍了?還有,每次裝藥還得采用通條捅一下,再說又是裝引藥,又是裝彈藥的,也太麻煩了吧。還得是後裝擊發式靠譜些,雖然操作還是慢了點,可是在沒有大型衝床的情況下,子彈沒法造啊。 可是這擊發式採用的底冒,雷酸汞也是個問題。要是有雷酸汞,子彈貌似也不是太大問題。看來得想想辦法,先把雷酸汞弄出來。只是在這種條件下,想弄出雷酸汞來,難度不小啊。 …… 藥片乾燥後,趙無庸用木棍輕輕碾碎,顆粒倒是成顆粒了,但是用手指輕輕一捏又成了粉末狀,看起來不是太理想。 應該是用水的粘性不夠的原因,可是用什麼東西做粘合劑呢?雞蛋清?糯米湯?……還有,加粘合劑會不會影響火藥的威力?這玩意以前不讓弄啊,也沒見人弄過,趙無庸一時間沒了頭緒。 先不管了,摸索著幹吧。趙無庸讓人弄了些雞蛋來,又讓人用少量糯米粉熬了一鍋糯米湯沉澱待用。 先將雞蛋清加水稀釋一下,攪拌均勻,把其他原料混合好以後倒入稀釋過的雞蛋清水拌合。用竹刀把藥糊攤開刮平,拿去太陽下等待曬乾。又用糯米湯按同樣的操作模式又弄了一份藥糊一起晾曬。 曬乾碾碎成小顆粒以後對比了一下,糯米湯做粘合劑的那一份看起來硬度要高一些,雞蛋清那份質地偏軟一點。 將碎顆粒用竹篩將細末篩分掉以後發現有點發暗,沒什麼光澤度。“用什麼東西進行拋光呢?”趙無庸的嘀咕道。 匠造司一個匠人說道“網上,匠造司針對金屬件主要是採用沙箱進行拋光處理,您要是想拋光這火藥顆粒肯定不合適,容易爆炸。” 特麼這不是廢話嘛,趙無庸心想。 “王上,這火藥用沙箱拋光肯定不行。不過火藥顆粒硬度不高,臣有個建議,把這火藥顆粒和那蓮子混合在一起,裝進可以旋轉的木箱裡面,蓮子外殼堅硬,相當於充當磨料的作用,靠蓮子堅硬的外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