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擴張主義的壁壘。但又不準備冒任何由於將德國從這一地區驅逐出去而引起的風險,3在這一點上,土耳其政府可以說是優柔寡斷。但另一方面也應該說,由於沒有美國的援助而錯誤發動的多德卡尼斯行動計劃的失敗,給了土耳其人以絕好的理由觀望不前,而同時他們在開羅會議上的固執態度以及後來提出的關於保護其國內薄弱地區的一系列奢求,也獲得了羅斯福和他的顧問們的公開鼓勵。假若盟國在多德卡尼斯島的堅定立場得以確保,那麼,當土耳其人看到了盟國準備利用這一有利地位進一步採取行動的勢頭後,它原會給盟軍以相應的援助和支援的;可是事實上,盟軍在它家門口的挫折以及盟國在莫斯科和德黑蘭會議上的詭秘行徑,進一步加深了土耳其這一病態性的憂慮:即到頭來它會成為盟國團結祭壇上(事實上這種團結並不存在)的殉葬品。接著發生了幾樁大事:盟國要用封鎖來終止土耳其對德國的鉻礦出口;對軸心國在海峽內船隻問題發生爭執;土耳其卑鄙地試圖討好蘇聯但遭到它傲慢的拒絕:盟國重新對土耳其施加壓力迫使它斷絕與德國的外交和商務關係;土耳其最後一分鐘(和埃及一起)爬上聯合國樂隊車‐‐所有這些都是在前者巧妙地搪塞過馮&iddot;巴本後出現的不體面的低潮。如果不是由於蘇聯對控制海峽提出的毫不讓步的要求而引起西方必然的反應的話,土耳其政府在這一階段的政策可能使它無法對英美戰後的援助提出任何要求。土耳其在1944 年間一再勉強作出的讓步,對戰爭的貢獻是相對地這樣微小,可以說明英國政府堅持迫使土耳其作出這些讓步是由於英國對他們的巴爾幹計劃的破產感到懊惱的緣故。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可能預感到戰後蘇聯的野心是想向東地中海方面擴張,因此一心想進行活動,使土耳其能在聯合國內取得一席儘可能體面的地位,以便使英國有正當的理由來奉行它支援土耳其控制海峽主權的傳統政策,並作出一些經國際同意可能被認為有必要的修改。假使這樣的話,結論似乎是,雖然處於地球上的戰略要點使象土耳其這樣的二等國家要享受到真正中立是困難的,但這還是保證了它不致處於孤立,而這種孤立可能是推行一種極端利己的政策所致。土耳其象一個笨拙的女繼承人,不管她於出什麼錯誤行動,只要她在戰略上能使人感到興趣,她將永遠是合適的同盟者。最後,是否土耳其作為一個海峽監護人的戰時記錄,使蒙特勒公約(最多)必須作出戰後根本的修改或(至少)有理由作這樣的修改呢?蘇聯政府戰後對這一記錄的指控,可能是充分利用了軸心國在土耳其的默許或疏忽的幫助下對蒙特勒公約條款所作的侵犯;但總的來說,這些侵犯似乎並沒有給予德國在黑海對付蘇聯,或在東地中海對付英國的戰爭努力中以重要的幫助。可是,至於技術性的侵犯,土耳其倒確實為蘇聯1946 年8 月8 日的照會1的擬稿者提供了能掩蓋強權政治真正意圖的法律上的門面。英、美兩國政府已在德黑蘭和雅爾達會議上同意,經各國批准對蒙特勒公約作某些修改是有必要的,以便為調整各大國的一般世界關係,特別是東地中海地區的關係作好準備;但是,戰後不久,當蘇聯對土耳其和它以前的盟友採用了似乎是挑釁性的不友好的態度時,西方盟國在對蘇聯繼續保持妥協做法失去信心之餘,轉而支援土耳其反對蘇聯想實際壟斷海峽控制權的專橫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假如遷就蘇聯這一要求,那就不僅會造成加強蘇聯自身安全這一無可指摘的結果,而且將不可避免地使它處於這樣的地位,可以威脅橫貫地中1 見《概覽,1939‐1946 年:1945‐1950 年的中東》,第31‐32 頁。
海東部地區長期建立起來的海、空戰略交通。既然蘇聯寧願使用強權政治的手法而不願採用平等的國際間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