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覽,1939-1946 年:軸心國的初期勝利》,第6 編,第1 章,附錄i 中,有蘇德經濟談判方面的記述。
1940 年9 月12 日中斷時,俄國人也就按照條約的規定暫停裝運他們的貨物。看來在蘇德重新恢復談判後,出現過一段相當緊張的時期;11 月2 日,米高揚向施努雷抗議說,德國一方面不準備向蘇聯運送戰爭物資,一方面卻在向芬蘭運送戰爭物資。1直到1941 年1 月10 日才就第二期雙方交貨達成協議。德國所短交的貨物部分以黃金償付,部分(根據一份秘密協議)2則以割讓立陶宛來補償,作價七百支十萬金元,其中八分之七的款子要由蘇聯政府從德國根據1941 年1 月10 日經濟協定應付蘇聯的黃金付款總額中扣除。施努雷曾在4 月5 日指出,起先蘇方在執行這個協定的第三期(即1941 年2 月11 日以後)條款時表現了明顯的審慎態度,3他認為這是由於蘇聯和德國政治關係逐漸趨於冷淡的緣故。但是,1941 年3 月的交貨數量卻又突飛猛進地上升了。德國並且獲得了一項新的穀物契約,根據這個契約,到1941 年9 月蘇聯應運交一百四十萬噸穀物;施努雷在4 月5 日滿意地說,3 月份已交付了十一萬噸,5 月15 日又說,4 月份已交付二十萬八千噸,自年初以來一共支付六十三萬二千噸。根據1941 年7 月英國大使館所獲悉的數字,在蘇聯保持中立時期,蘇聯交給德國的貨物,有下表所列的各種專案。這些專案加上一系列次要商品,總計十四萬六千一百零六噸(1939 年9‐12 月),三百零三萬二千八百三十噸(1940 年)和一百三十六萬二千二百六十九噸(1941 年1‐6 月)。雖然經濟作戰部對蘇聯本國產品輸入德國的數量的情報極其靈通,但它對之束手無策。同時,也有貨物從中東和遠東取道蘇聯國土運入德國,在這方面可以設法加以攔截,可是不很成功。1940 年11 月13 日,克里普斯建議經濟作戰部停止和拒絕給那些申請運往表面目的地是蘇聯,而其實是德國所需要的商品簽發航行證。1941 年上半年這種政策是付諸實施的,但由於英國的禁運管制在太平洋不起作用,加上美國的反對使加勒比海地區又不受這種管制,所以英國簡直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申請航行證都是出於自願而且也不常有人申請。美國政府起先並不同意這樣一種看法,即大量的重要商品正經過蘇聯輸往德國,不過,到了1941 年5 月,他們開始更加主動地合作了,對某些貨物拒不發給出口許可證。戰爭以來德國公佈的檔案表明,橫越西伯利亞的這條路線對德國輸入價值高而體積較小的貨物具有很大的價值。運往德國的貨物經過大連進入滿洲國,1再從滿洲國運到赤塔附近的幹線;至於符拉迪沃斯託克作為通往德國的運輸線,並不象當時人們想像的利用得那麼多。英國當局對這條路線的可能用途與其所受限制是作過正確估計的;它的運載量雖然有限,但是足以應付急迫的需要。據英國的估計,1940 年運往德國的商品噸數,在十五萬到二十萬噸之間,實際是十六萬六千二百四十二噸。但是,由於這條路線的總運載量可能超過六百萬噸,因此,如果蘇聯願意承受最後造成的貨運擁塞,那麼,他們是可以大大地增加調撥的數量;事實上根鋸蘇聯後來所發表的官方統計數字,在1941 年頭五個月裡,就有二十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六噸貨物經過這條通道運往德國。下表列出一些主要專案:施努雷在5 月15 日滿意地指出,1德國在1941 年4 月由這條路線進1 見《概覽,1939‐1946 年:軸心國的初期勝利》,第6 編,第1 章,第3 節。2 原文見《德蘇關係》,第267‐268 頁。3 同上書,第31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