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2/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戰時貿易和海運談判,並刊有1940 年3 月11 日英‐挪戰時貿易協定全文(奧斯陸,j&iddot;培努姆,1953 年版,第353‐379 頁)。g&iddot;
日明確地制定了它的政策。這就是一項俗守中立的政策。在同其他大國的經濟關係方面,瑞典將對那些並不限制向它正常出口的國家保持正常的出口水平,並以出口許可證制度來保證,它對交俄國的出口量將不超過正常份額。盟國想要迫使瑞典採取更為遷就態度的希望由於下列事實而受挫:瑞典已透過儲存物資作好應付危機的準備,特別是食品的儲存,足以便它在十八個月或更長時間內不發生困難,而最重要的是瑞典決心要避免招惹德國進行報復或使其有理由這樣做的任何事態出現。況且,盟國還需要瑞典的原料供應(如鉻鐵合金、木炭生鐵),他們急欲同瑞典締結一項海運協定,他們知道瑞典是沒有理由擔心盟國會象德國那樣施加報復的。因此1939年12月7日的英瑞協定承認瑞典有權出口數量不超過1938年水平的本國產品,並不出口來自除了波羅的海以外的所有海外商品。聯合王國同意輸入合理數量的這類商品。英國政府獲得了一項有利的海運協定,並對瑞典所表現的同情竟至保證協定無論在文字上或精神上都將得到尊重這一點感到滿意。這兩項基本條款‐‐其一,應當允許中立國透過盟國管制禁運品當局進口合理數量的貨物,條件是不得再出口這些貨物或相等物的商品。其二,土產品的出口不得超過1938年的數量‐‐也構成了盟國同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以及瑞士達成協議的基礎。1不過還有許多修改、讓步和特殊條款。盟國對各中立國政府不止一次的報復能力還記憶猶新。在戰時貿易談判結束之前,瑞典就不準備簽署海運協定;荷蘭實行了&ldo;反封鎖&rdo;的措施,對運往聯合王國的穀粉和糊精、可可脂、植物油、油菜籽以及煉乳拒絕或拖延簽發出口許可證;12月,瑞士限制對法國國防所需物資的出口。同時,&ldo;加工問題&rdo;引起了巨大困難,而且成了英荷談判中所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荷蘭所進口的各種原料(如橡膠、紡織品、皮革和各種金屬品)都是要送往德國進行加工,然後再把製成品運回荷蘭。瑞典以及別的國家也產生同樣的問題。盟國之所以反對這種作法,與其說是因為德國將會佔有這些原料(倘若德國真的佔有了,那麼今後供應就會被切斷),毋寧說是因為德國將從這些交易中獲得外匯。當時荷蘭擁有一種有效的討價還價武器,因為它正在給英國空軍部加工100- 辛烷油;最後雙方同意,為了獲得這種油,必須準許荷蘭的貨物在德國進行一部分加工。在同丹麥的談判當中也遇到過多少類似的互惠問題;要保持丹麥的出口,就得依賴海外供應的飼料和肥料,而英國政府卻不願看到這些進口貨被用來便利丹麥對德國的出口。但是,丹麥也在向英國出口糧食,據有人指出,同樣一頭豬,既可以為德國生產碎肉,也可以為英國製作火腿。丹麥的煤和焦炭有百分之七十六是從英國進口的,而德國只向丹麥提供百分之十九。由於丹麥貿易是明顯的出超,因此就有相當大量的英鎊結餘可被聯合王國凍結。在戰術上有利於英國的背景下,還必須安排這樣一個難對付的事實,即丹麥肯定不想去激怒德國,並可能按比例減少對德英兩國的出口量來應付對它階施加的壓力。儘管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英國政府還是覺得他們可以相信這些國家在德國的壓力下會繼續履行戰時貿易協定。在巴爾於半島,形勢卻不同了:德國在政治上與經濟上的控制力量非常強大,以致盟國的威迫利誘都動搖不了它。德國的經濟不僅大部分與巴爾幹各國的經濟相互補充,而且它自1933年以來所實行的匯劃結算政策,已使其在同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