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第1/3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些合理的條件,他願意充當英、德之間的調解人。就在此時,馮&iddot;巴本已開始設法說服土耳其外交部同德國締給一項友好條約。土耳其政府覺得根據1921 年土法協議條款,1它不得不允許在地中海東部各國的法國維希當局為了支援&ldo;伊拉克陸軍在5 月份同英國作戰&rdo;2而使用土耳其境內巴格達鐵路的那一段運送軍用物資。但與此同時,土耳其政府卻繼續將其與馮&iddot;巴本的談判內容通知了英國大使,並抵制了裡賓特洛甫的威脅利誘,要他們從擬議的土德條約中將有關他們對英國承擔的現有條約義務部分刪去。裡賓特洛甫雖很惱火,但最終只得放棄這一點;土耳其政府向英國大使作了口頭保證(他們不願寫在紙上),他們不會因為同德國於6 月18 日簽訂了友好條約3而允許德軍或軍用物資透過土耳其國土。依據此有效期為十年的條約,兩國保證互相尊重領土完整,避免相互間直接或間接的對抗和以和平方式解決影響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問題。對有利於英土現行條約所做的保留,意味著英土聯盟是置於德土新約之上的。四天後德國進攻蘇聯,使土耳其稍鬆了一口氣;緊接著,近6 月底,當維希法國在抵抗英國一自由法國向地中海東部諸國的進攻中正節節潰敗時,土耳其便拒絕允許維希的增援部隊假道土耳其,而在一次英國飛機炸沉了一艘停泊在土耳其安塔勒亞港內的維希船隻時,土耳其只提出一次正式抗議而已。在戰前,德國就已是土耳其的為軍火工業所必需的鉻和其他鐵礦砂的主要主顧,也是土耳其其他各種原料如皮革、山羊毛、棉花、油脂和菸草等的主要主顧,德國作為交換條件供給土耳其以所需的輕工業和重工業製品。戰爭爆發以後,英、法與土耳其外交部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艱難的談判,結果土耳其原來同德國的大部分貿易都轉移到了英法一邊,從而使英法共同壟斷了土耳其的供出352 口的剩餘鉻。德國和盟國之間爭奪土耳其鉻原料的情況已在前面敘述過了,1但只是很有必要在這裡敘述一下土耳其政府同德國經濟專家克洛迪烏斯於1941 年10 月9 日所簽訂的一項協議,按照該協議規定在1943 年1 月之前不得向德國運交鉻礦,而且屆時交貨還要依以下這些條件辦理,即德國必須首先交清戰前有關軍火供應合約中的短欠部分,並且以後還必須繼續運交,保持與土耳其運交等價鉻的同樣速度。2土耳其還在1941 年10 月同意德國在伊斯肯德倫(亞歷山大勒達)設立副領事館,一個曾經在敘利亞為維希政權活動過的女間諜,就在那裡迅速地展開了她在中東反盟國的活動。1然而,總起來應該說是,儘管德國人能在土耳其保持的情報和宣傳機1見《巴黎和會史》(a historyofthepeacenferenceofparis),h&iddot;v&iddot;w&iddot;坦普利編,共6 卷(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為英國國際事務學會出版,1920‐1924 年版),第6 卷,第33‐35 頁和第53‐54 頁。2 見《概覽,1939‐1946 年:戰時中東》,第93 頁。3關於馮&iddot;巴本與裡賓特洛甫之間就條約談判來往的短箋,見《秘密檔案》(埃里斯托夫),第1 卷(土耳其),第1‐9 號;另見馮&iddot;巴本:《回憶錄》,第477‐479 頁;納奇布林-休格森:《和平與戰時外交家》,第169‐170 頁。1 見上文,原著第30‐31 頁,第81‐86 頁。關於在1939 年冬一1940 年間馮&iddot;巴本就鉻的供應與土耳其談判所遇到困難的報告,見《德國外交檔案》,第8 卷,第339 號,第366 號,第39o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