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功德圓滿 (第2/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事情怎麼都透著詭異。
但是仔細瞭解之後,又會覺得順理成章,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朱棣的手段也很簡單,因為要經營海外,光靠著大明這點人,那是不行的。倒不是說大明人少,而是向海外移民,成本太高,而且還要熟悉當地文化,瞭解風土人情,沒有十年之功,根本做不到。
所以朱棣大膽啟用了一批天竺人。
而且朱棣挑選的還是剎帝利和吠舍種姓……天竺種姓,把人分成了四個大的種姓,在四大種姓之下,還有多達千餘個亞種姓。
甚至在某地買菜的是一個種姓,賣茶水的又是另一個種姓……極致的細分,讓天竺一地雞毛的同時,又格外穩定,任何外來力量,都難以撼動。
朱棣就利用這個特點,收編了一批剎帝利和吠舍。
想提升待遇不?想躋身上層不?
只要跟著大明幹,聽我的安排,保證你們身份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雖說天竺人沒有衝破種姓制度的勇氣,但是向上爬,成為人上人的衝動,還是有的,而且很強烈。
就這樣,朱棣獲得了一批天竺人的堅定支援。
怎麼形容呢,朱棣就是一個空降的大少爺,而這幫人都是朱棣的管家,替朱棣管理地方,統領兵馬,治理民眾。
面對此情此景,朱棣都無話可說了。
怎麼早沒有發現啊,這個天竺,簡直就是天生的奴僕!
他們這套種姓制度,簡直太適合外來勢力拿捏掌控了。
統治起來成本也非常低,甚至不需要安排多少兵馬,只要利用不同地區,不同種姓,讓他們彼此牽制,也就足夠了。
帶嚶統治印度的時候,也就靠著九千名公務員罷了。
作為跟張希孟大缺大德的繼承人,朱棣很快就給朝廷寫了一份上百頁的奏疏。針對天竺的狀況,朱棣建議,以後經略各地,尤其是印度洋周圍這一圈,全都採用大明為主,天竺為僕的模式。
也就是說,大明當董事長,天竺人當總經理,利用他們,去管理地方,省時省力,效果極佳。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朱棣還動員了一支多達十萬人的兵馬,就是以一些天竺人充當骨幹,然後統御其他兵馬,一起北上。
至於真正的明軍,只有五千人不到,主要充當監軍的任務。
藍玉的等待,終於取得了效果,金帳汗國認為自己的威脅還是來自西邊的羅斯。而帖木兒一旦打贏了大明,他未必會向東進軍,但是北攻金帳汗國卻是一定的。
所以他們抽出了五萬人,從鹹海繞過來,圍攻帖木兒。
在西邊,奧斯曼帝國也派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威脅帖木兒的後路,再加上南線的朱棣。
藍玉終於完成了對帖木兒的包圍。
毫無疑問,他在大勢之上,已經贏得了勝利。
但是藍玉腦筋依舊很清楚,不管在大局上面,贏多少,如果雙方決戰,自己有一點失誤,被帖木兒抓到了漏洞,依舊可能遭到慘敗。
道理很簡單,就是這麼龐大的戰場,四方兵馬,很難統一行動,互相配合。甚至大機率會被各個擊破。
但也不能不認為藍玉做的是無用功,恰恰相反,在遠離本土,後勤支援非常困難的地區,同強大的敵人做戰略決戰,如果不能充分爭取每一分優勢,戰敗的可能性只會更大。
唐朝就是前車之鑑。
當然了,藍玉也不光是聯絡四方,他還身體力行,進行屯田,尤其是廣泛種植土豆地瓜。不得不說,這種高產作物,確實是幫了大明太多。
你可以不吃,但是用土豆地瓜養豬,殺了吃肉,也是好的。
藍玉在西域幹得最多的,就是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