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榮臻司令員手裡接過一封電報,開啟一看,原來是毛澤東發來的一首詞,這就是那首廣為人知的《臨江仙&iddot;給丁玲同志》: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對於毛澤東此舉,也可稱為毛澤東研究專家的陳晉在《文人毛澤東》中頗有一番感慨:&ldo;使許多人納悶的是,從1937年到1947年,在延安居住的整整十年的時間裡,毛澤東留下的大量文字中,卻沒有詩。------在這十年間------似乎缺少了醞釀詩情的動力和衝破空間的想像。&rdo;以致於&ldo;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寫信回來,說很想讀到爸爸新寫的詩。毛澤東回信說:&l;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來。&r;&rdo;可以說,&ldo;從1937年開始的十年時間裡,毛澤東作為&l;馬背詩人&r;的時代過去了。&rdo;而&ldo;他是以一首贈給作家的詞為標誌,來結束&l;馬背詩人&r;時代的。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贈給作家的作品。&rdo;(第161頁)獲此殊榮的作家就是丁玲,獲贈作品就是這首《臨江仙》。以電報的方式寫詩詞,這真是一種特別的慰問,表達的應是一種特別的珍愛。而說丁玲手中一支&ldo;纖筆&rdo;可抵&ldo;三千毛瑟精兵&rdo;,把剛來到軍中的丁玲稱為&ldo;武將軍&rdo;,也真是極高的評價了。可以想像,開啟這封電報後,丁玲一定心跳加速、久久難以平靜,正如張鳳珠所說,&ldo;丁玲又驚又喜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rdo;(《我感到評論界對她不公正》)1937年2月,丁玲從前方回到中共中央新駐地延安後,去向毛澤東道謝,並為沒有手跡而遺憾。毛澤東當即找張紙,把這首《臨江仙》寫了一遍,送給丁玲。毛澤東的這份手跡之所以能一直保留下來,得力於胡風。不過,這是後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