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適在這裡強調的是民主政治的實行,需要訓練。而需要接受這種訓練的,不僅僅是人民大眾。包括蔣介石在內的所有此前不懂民主政治的政府官員,更需要接受訓練。這是要蔣介石在民主政治面前甘當小學生,老老實實地背起書包、坐進課堂,從abc學起。
但胡適敢指名道姓地罵蔣介石而魯迅不敢,就證明瞭胡適比魯迅更勇敢、更無所畏懼、更富於批判精神嗎?不!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決定著胡適&ldo;敢&rdo;而魯迅不&ldo;敢&rdo;的,不是個人的勇氣、膽量、批判精神,而是別的一些更複雜的因素。
&ldo;做戲的虛無黨&rdo;與&ldo;要一個政府&rdo;
要明白為何魯迅不&ldo;敢&rdo;指名道姓地罵蔣介石而胡適卻&ldo;敢&rdo;,還得從二人迥然有異的政治觀念談起。
說到魯迅的政治觀念,實在很難歸入既有的品類。魯迅明顯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但也很難說他就是夠格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實際上也並未宣稱過信奉無政府主義,也沒有積極地正面宣傳過無政府主義的思想、觀念。大概可以說,魯迅對任何一種政治理論都是不能真正服膺的,對任何一種治理國家的政治方略都是不太感興趣的。這源於魯迅對&ldo;政治&rdo;本身的深刻懷疑。魯迅畢生關注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榮辱興衰,但卻幾乎不從國家政體、社會制度等政治層面去探索這一問題。他有著一個十分固執的觀念,即只有最廣大的中國人都覺醒了,只有大小小的阿q、閏土們都被切切實實地啟蒙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最終免於被欺侮、被凌辱的命運。如沒有民智的真正開發,如沒有民眾的真正覺悟,則無論怎樣現代的國家政體,無論怎樣先進的政治制度,都不過是沙上的建築、紙糊的衣冠。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魯迅是一個&ldo;政治懷疑主義者&rdo;。曹聚仁在《魯迅評傳》裡這樣說到魯迅的&ldo;政治觀&rdo;:&ldo;筆者自幼受了一句話的影響,這句話,出自《尚書》,叫做&l;毋求備於一夫&r;。------其意是說各人有各人的見識,各人有各人的特長,不能萬物皆知,萬物皆懂的;這麼一想,我們對於魯迅提不出積極的政治主張,也不必失望了。由於魯迅的文字,富於感人的力量;我們讀他的雜感,覺得十分痛快,所以對於他的政治觀,也不十分去深求了。其實他帶了濃重的虛無色彩,並不相信任何政黨會有什麼成就的。筆者的看法,和他有點相近;我認為政治的進步或落伍,和民智開發的進度有密切關係,至於政治學說,主義的內容如何,並不十分相干的。孫中山把《三民主義》、《建國方略》說得天花亂墜,結果,國民政府的黑暗政治,比北洋軍閥時代還不如,而貪汙程度,遠過於當年的交通系,對政治完全失望,也是民初人士所共同的。&rdo;(5)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