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事多磨。磨到1982年的秋天,是十月,《蹉跎歲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遂而這部電視連續劇逐漸又在各個省臺重播。二十年前,好多省臺自己還沒開始製作電視劇,於是他們不斷地重播比較優秀的劇目。據我所知,我生活的貴州電視臺和雲南電視臺,就不止一次地重播過《蹉跎歲月》。對於貴州來說,我是省裡的作家,這個劇是我寫的,他們播的次數就多一點。而對於雲南來說,則完全因為這個劇是在雲南拍的,雲南的觀眾看了自有一番親切感。
從《蹉跎歲月》開始播出,昆明城裡就有一些人,自發地找到拍攝地阿拉鄉去玩,去實地看一看。一傳十、十傳百,昆明人都曉得了。阿拉彝族鄉裡,還有這麼個漂亮的小村寨。
到了1984年,阿拉鄉乾脆打出&ldo;蹉跎村&rdo;的牌子,吸引城裡的遊客來玩耍。村裡的彝族老鄉,準備一點茶水、飲料、瓜子、花生,搭起簡陋的棚子。而城裡來的遊客,則把塑膠布鋪在橋頭河邊,把吃的、喝的放在塑膠布上,他們在河邊散步,到村寨上遊逛,特別是小樹林裡,時常傳來他們的歡聲笑語。
1989年,我在北京學習,同班幾個雲南來的學員,都告訴我,&ldo;蹉跎村&rdo;成了昆明人自發去的最為踴躍的一個小小旅遊點。去得最多的,是一對對青年男女,他們時常雙雙騎著腳踏車,一呆就是一整天。
1994年,一個下海經商積累了點資本的老知青肖培榮,也看中了這塊地方。他投資四百萬元,沿著小河邊的荒坡,修建了一排二層樓的鄉間別墅,別墅裡的客房一律裝修成賓館式樣,還有餐廳。小河上架起了橋,河畔小路鋪設了石子。穿過別墅區,沿著彎彎拐拐的小路,就能走進鬱鬱蔥蔥的樹林子。
別墅區正式對外打出了&ldo;蹉跎歲月度假村&rdo;的牌子。
千萬別以為配備了現代化設施,就是蹉跎村的特色了。
蹉跎度假村主要的特色,在於別墅區旁邊,還建起了一座知青紀念館。紀念館門口書著兩行紅字對聯。紀念館櫥窗內的陳設,全是當年的知識青年捐獻的實物:有上山下鄉通知書,有和通知書一起發的乘車證,有紅袖章,毛主席像,還有當年知青們用的搪瓷碗、筷子、軍用水壺、草帽,有插隊落戶時的勞動工具,鋤頭、鐮刀、扁擔、水桶、竹篾籮筐,和一盞盞知青們自製的小油燈。當然少不了很多陳舊的黑白照片,學習過的毛澤東選集,各式開本的毛主席語錄,最為難能可貴的,這裡還有當年知識青年記的日記,畫的素描。
我一一看過去,翻閱著到過這裡的老知青們寫下的隨想錄和感慨萬千的語錄,驚訝地發現,這些對於逝去的蹉跎歲月充滿感情的老知青,寫下的一段段話不但帶著思辨、帶著反省,還帶著人生的感悟和哲理。不少人還為辦好這個紀念館、這個度假村主動捐了錢,少的五十、一百,多的八百、一千,看了不得不使人動容。
不過促使我下決心再訪蹉跎村的,不是想去回憶往事,也不是想到那裡再去獲取什麼靈感。而是雲南省的同志告訴我,由昆明通往石林的高速公路正在拓寬,蹉跎度假村也在拓寬的範圍之內,即使像小樹林、古石橋沒劃在拓寬的路面中,其周圍的三千畝土地,也被統一規劃成一片景區了。
二十年的蹉跎村(2)
換句話說,我若是明年再來雲南,就見不到蹉跎度假村了。同行的雲南電視臺小彭望著我說:&ldo;看著以你的長篇小說書名和電視連續劇命名的度假村從眼前消失,葉老師,你有沒有一點傷感?&rdo;
我笑了。
二十年的蹉跎村,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正如我們已經進入了新的世紀、新的千年一樣,蹉跎歲月那一頁歷史,已經翻過去了。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應該為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