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歌行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種天大的恩典,畢竟在他們看來,有著連弩這等利器以及完善的後勤保障,即便是換成曹仁這些宗親將領依舊可以解決匈奴、鮮卑這些邊患問題。
看似不經意間,劉章直接將宗親與降將對於曹操的感恩之情全部拉滿不說,還絲毫不留痕跡,甚至是直接解決了多年之後可能產生的矛盾!
這樣的手段,簡直令人細思極恐!
而劉章自己呢?更是藉著川蜀一戰將自己與曹操屢次置於險地,從而巧妙的化解了曹操對於劉章有可能起兵反叛的疑慮,畢竟一個在制定戰略時妙計百出之人,卻在臨戰之時總會有致命疏漏之人,怎麼看都是一個現實版的趙括……
那麼劉章就真的如此不堪麼?
曹仁以為事情必然沒有這麼簡單,那麼如此一來劉章所求之物或許是比皇權要更加龐大的東西,如今看到了劉章丟出來的新政以及一系列的地方開發計劃,曹仁終於確定了一件事——
這劉章的而那“橫樑四句”或許並非是他一時間的心血來潮之作,此人走得很可能是那古聖之道……
曹仁想到這裡,忽然看向曹泰滿是嫌棄的開口道。
“沒事的時候多看些書吧,你這些年還是有些太過懈怠了……”
說完,曹仁就將曹泰趕了出來,結果弄得曹泰一臉懵逼,最後只能將自己父親的行為歸結到——
“人年紀大了,就是容易多愁善感……”
小聲嘀咕了一句,曹泰大袖一甩,揹著手離開了曹仁的院子……
而另一邊的劉章在幹嘛呢?
當然是差人送上了拜帖,去拜訪那位歷史上被諸葛亮揮淚斬掉的馬謖了,對於此人,劉章還是相當好奇的。
畢諸葛亮這人畢生有一個詞可以很好的概括,那就是——事必躬親。
而馬謖幾乎是唯一一個讓諸葛亮可以毫無保留的信任著的人,那麼這個馬謖真的就像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嗎?
這還真是未必。
當然了,歷史上關於馬謖的問題其實爭議還蠻大的,其中就有夷陵劉備戰敗於白帝城託孤之時的一句關於馬謖的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這句話似乎是證實了馬謖的才能並不出眾,但為何諸葛亮卻對馬謖青睞有加呢?
原因就在諸葛亮征討南中之時曾在臨行之際向馬謖問策,而馬謖是如何回答的呢?
攻心計!
馬謖的意思大概就是: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了。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光以除後患,既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
這也是諸葛亮之後做出“七擒孟獲”這等壯舉的由來。
但同樣是蜀國的核心人物,為何劉備與諸葛亮卻在馬謖的身上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呢?
劉章以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劉備的問題,而問題的本質實際上是劉備“細糧吃多了,咽不下糟糠”。
這一點看看劉備身邊的文臣都是些什麼人就明白了,早年的時候劉備身邊的文臣就只有簡雍與孫乾,其中孫乾自不必多言,此人雖不像諸葛亮等人那樣出名,但也是名仕鄭玄的高徒。
至於簡雍,不但是最早追隨劉備的人之一,更是在成都成功勸降劉璋之人。
而到了荊州之後,劉備手下的文臣那就更誇張了,其中最出名的幾個無一不是堪稱一時的大才!
徐庶、諸葛亮、龐統以及入川之後收下的法正。
而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