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第1/2頁)
祝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姜鴻見他一點就通,又繼續往下說:「破題完成後,便是原題。原題也稱為小講,也就是隨著剛才的破題繼續往下發散,原題的方式有不少,既可以解釋題目原委,也可以說明題目的主旨內容。如果說,破題是全篇的立意,決定了整個試論的視角,那麼原題便深入揭示從這個角度裡看題目的內在核心。」
擔心謝舒不解其意,姜鴻便以剛才的題目為例解釋道:「我選取這段文字出於《前漢書》,是賈誼的生平敘述,而這篇《賈誼不至公卿論》破題以班固對於賈誼的評價「誼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為切入點,接著繼續說明此人有王佐之才,所陳政見多能切中時弊,但受到老臣的讒毀和排擠,最後賈誼被貶,英才早逝。
原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若是原題說得明白,那麼後面的講題也就清清楚楚了。而講題正是一篇試論的主體,整個試論中,以講題的篇幅最長,內容也最為詳盡。講題需要對於論題作深入探討,所以不僅需要理論基礎,還要有例項證明。
例如此篇,論者先圍繞著賈誼是否真如班固所言而立論,按照班固的觀點,賈誼是受人詆毀,因此懷才不遇,抑鬱而終,但論者卻提出了疑惑。
緊接著論者舉例說明,賈誼十八歲譽滿洛陽,二十一歲便成為博士。他針對禮制改革,上書《論定製度興禮樂疏》,又針對當時「背本趨末」的現象,上書《論積貯疏》,可孝文帝卻聽信讒言,棄之不用。這裡賈誼的悲劇到底是為什麼,不難看得出來,為後面駁斥班固的觀點奠定了理論基礎。
接著文章再闡述賈誼的才華可以和伊尹和管仲並列,提出的政治主張甚至讓人聯想到了康王盛世,卻沒有得到相同的結果。此處旁徵博引,對比鮮明,反覆強調了題意,對論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才是講題的精華所在。」
姜鴻說到這忽然道:「容展,你可知道,這試論最後的結尾一般來說都是對前文進行總結陳詞,並且拓展題意,而這篇卻能夠脫穎而出又是為什麼嗎?」
謝舒沉默片刻,慢慢說道:「老師,作者表明賈誼之所以結局悲慘是因為孝文帝徒善其言而不克用,這樣一來便是直接駁斥了題目中班固的觀點,最後升華主題,這是暗示要以史為鑑。」
他話音一落,姜鴻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哈哈大笑道:「容展,這『升華』二字你用的極妙。不錯,一般來說,這試論的結尾分為幾類,有短中求長,有先褒後貶,有先抑後揚,還有以四書五經中的句子為結尾。
而試論取之於典故的目的,是為了以史為鑑,警示當世,所以最好的結尾便是如此。」
聞言,謝舒也恍然明白過來,一篇試論該如何作答,應該先猜想出題人的初衷。
往往出題人擷取的史實是和現實有關聯的一旦想通了這點,立意便不是問題,接下來的論述也水到渠成了,至於最後的結尾便不言而喻了。
這時姜鴻卻又話鋒一轉道:「這試論一道還有許多要點,如今你只是粗通入門而已,忌驕忌躁,這幾日你先好好研讀這篇文章。」
老師如此告誡,謝舒立刻態度恭恭敬敬地說道:「學生謹記老師的教誨。」
姜鴻滿意地點點頭,這時又想起什麼道:「容展,陛下還有不久就要到金陵,你夫郎負責建的行宮現在如何了?」
聽到老師提起虞楚息,謝舒不禁微微一笑道:「內子說,行宮的所有工程明日就可以竣工了,到時候不知可否邀請老師,前去一同查驗一番,有什麼不妥之處,也好及時改造。」
姜鴻本只是隨口關心一下,沒想到謝舒趁此提出這樣的請求,不過姜鴻並未拒絕,他當然看得出來他這位學生有多麼心繫自己的夫郎。
謝舒回到家的時候,虞楚息還沒有回來,謝舒便一如往常地等待著他,他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