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第1/2頁)
祝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謝舒由上至下,先通讀了一遍,理解了這篇賦的大致意思,再接著按照段落分析。
這是他一概研讀的方法。
很快,謝舒便發現,這篇賦一共分為三段。
開篇說明瞭創作的緣由和意圖,作者先描寫歷史不斷興榮衰減的起源,是因為不注重天下民生,再由此談及當下,這算是因史事而敘賦。
接著又描寫瞭如今天下的大勢,雖然起源於一些小事,但導致了許多問題。
最後總結教訓。
但因賦論的體裁限制和其他因素,作者寫的這些東西都很淺顯,難以深入。
不過這並不能否認這篇賦的藝術價值,全文多用了排比的手法,行文顯得氣勢貫通,讀來膾炙人口,讓人記憶深刻。
難怪他這位「學長」後面會進翰林院這翰林院相當於秘書機構,最主要的的職責便是幫助帝王起草詔書。
到了晚上,洗墨在旁為謝舒點燈。
謝舒又將這篇論賦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到最後不僅能夠倒背如流,每個字眼也都鑽透了,方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謝舒用完餐後,便前去姜府。
姜鴻來到書房的時候,見謝舒已經提前到了,仍在默看這篇《起源賦》,也不知道他研讀地如何了。
畢竟姜鴻之前並沒有詢問過謝舒如今治學的情況,只是看中他的為人處世以及背景身份才決定收他為徒。
姜鴻邁步過來,目光掃了謝舒一眼開口道:「昨日我讓你回去研習的這篇《起源賦》你認為如何?」
謝舒低聲道:「學生以為此賦以短制發議論,雖道理不算多麼深厚,但勝在立意高遠,氣勢磅礴,與一眾賦論有別。」
姜鴻面色不變,看不出是贊同還是否認,只是沉聲道:「那依你之見,這篇賦便是上品了?」
謝舒猶豫片刻道:「如果學生沒有猜錯的話,這篇賦應該是闈場賦,在時間如此倉促的情形之下所做,能到這樣的地步,已十分不易,因此學生認為此賦確實算上品。」
這闈場賦的意思便是在考場上做的,文人多為應試之舉,堆砌辭藻,語句累贅,難得會出像這樣一篇結構嚴謹,又不缺深意的文章。
聽到謝舒猜出這是一篇闈場賦,姜鴻目光一閃。
要知道這篇賦根本沒有對外傳出,畢竟是考場上的東西,只是為了檔案記錄而存下來了,這也是他離開京城前帶走的一份抄本,而當今天下除卻國子監有所儲存之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可謝舒居然能夠猜到這個
姜鴻心中好奇,不動聲色地問道:「你怎麼知道這是闈場賦?」
謝舒也沒有遮掩道:「因為我看這賦中有幾處都刻意點名了主旨,像是根據某個主題而作,而且此賦的作者張勝大人的文采應該不止於此,如果是文體賦的話,他大可精心修飾一番,不知學生猜的可對,若是不對,還請先生指教。」
姜鴻點點頭道:「不錯,這確實是闈場賦,這是延平十二年,我主持會試的時候,張勝依據「起源」二字論題所作。不過你之前說的卻錯了,這篇賦不是上品,當時考場的三名學政都認為此賦乃是下品!」
姜鴻所說的延平十二年,正是上一個年號,距今為止,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
聽到下品兩字的時候,謝舒不敢相信!
謝舒聞言皺緊了眉頭,他看的賦論這些年來也不少,雖然大部分都是名家所作,因此才會流傳下來,可經過這些薰陶,謝舒對於賦論也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
謝舒並不覺得自己的眼光差到了這種地步,難道是內闈賦有別的他所不知道的要求不成?
見謝舒神情困惑,姜鴻卻並沒有急著為他解答,而是不慌不忙說起考試的制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