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州腹地常熟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魚米之鄉。聞名遐邇的“白茆山歌”,不僅是我國吳文化的代表,還是日本民歌的鼻祖。高德康家門前的那條白茆塘,是太湖至長江的重要洩洪道和蘇南水鄉交通要道。“小裁縫”高德康在我當兵那年,也出師自立門戶了。但那個時候串門走戶的單幹並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當聽說鄰鄉鄰村的人辦社隊企業也能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時,高德康心動了。憑藉自己過硬的縫紉技術和很好的人緣,他把11位師兄弟拉到一起,組成了山涇村縫紉組,成為本村的第一個村辦企業。當時除了11個人外,就是他們從自己家裡抬到一起的8臺縫紉機了。起初乾的活不是來料加工,就是代別人做活,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白茆處在上海通往常熟和無錫的國道旁,交通方便。而上海過去的許多服裝生意就是透過這條國道往來於上海和常熟、無錫之間。上海設計——蘇錫常一帶加工——返銷上海市場,過去幾十年上海服裝市場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跨區域“流水線”。這一過程,使蘇州、無錫地區的民間小裁縫獲得了手藝和技術上的極大提高,因為上海服裝不少是要出口的,質量講求精益求精。高德康自從帶著11位師兄弟獨立成廠之後,起初乾的就是承接這樣的活兒。時間一長,他有些不滿足,“給人家幹,還不如自己做,自己賣!”都說蘇州人頭腦靈光,這話一點不假。高德康是屬於蘇州農民中比較聰明的那一部分,尤其是他的經商意識和生意技藝更是出眾。他不願給別人做嫁衣,所以就自己闖天下,而且非常有品牌意識。在別的鄉鎮廠已經成了“億萬企業”,他還在給別人幹來料加工時,高德康就有了自己的“波司登”品牌,並上工商部門明明白白地注了冊。
“小裁縫”很有自己的頭腦,山涇村縫紉組此時也被他改名為“白茆服裝廠”。當上海人再來叫他“加工”服裝時,高德康說:再要幹,就得算我們兩個廠共同的產品。上海人瞪圓了眼珠問:什麼意思·高德康回答說:很簡單,以後我們做的衣服,必須算我們共同的產品。如果你們還信得過我們,那麼我們的廠從此以後就是你們上海的聯營廠。怎麼樣?我們發揮兩方面的積極性,廠子發了,我們有好處,你們也有大賺!上海人看了這位農民出身的“小裁縫”半天,突然張開雙臂摟住高德康:好,我們辦聯營服裝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5章田埂上點燃的熊熊烽火(6)
聯營後的白茆服裝廠像村姑坐進了轎子——完全換了個樣兒,“波司登”品牌經上海人之手,就變成了“洋氣十足”的引領新潮的中國名牌,先是在上海灘發威,後來在北京市場上發威,到登陸東北三省的市場時,“波司登”簡直成為消費者的必搶之物。這時,“小裁縫”高德康又來了個大手筆——籌3000萬元引進一批世界最先進的數控裝置代替了雙腳踩踏的那8部臺式縫紉機。一個好品牌,加上最先進的數控裝置,再加上一批會市場運作的營銷人員,高德康的“波司登”在短短几年裡,名揚大江南北,尤其是在北方市場,連年榮登同類產品的銷售榜首。
許多年裡,許多國人以為“波司登”如同“皮爾卡丹”一樣,是國外的著名服裝品牌。可我這個蘇州人知道它“波司登”是一個農民建立的村辦企業的服裝品牌!商標上那“波司登”三個字並非“洋味”十足,而是土得不能再土!我的老鄉高德康沒念過幾年書,他連握筆的姿勢還沒有學會,就被父母趕到農田裡去幹活去了。後來他趕上了大辦鄉鎮企業的浪潮,於是放下鋤頭,扛起縫紉機,竟然也當起了“廠長”。產品有了大市場,品牌也被消費者認可了,於是他的那雙握剪刀的大手,也瀟灑地抓起狼毫,揮舞著給他的產品商標題字……
多少次我回蘇州路過白茆和“波司登”廠區時,想去探望兒時認識的“小裁縫”,但終未跨進那扇莊嚴而豪華的“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