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第1/3頁)
楓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她這一想法剛提出,不僅蘭芷若這個京城通不看好,就連第一次進北京城的顏蓁蓁也出言反對。
蘭芷若和顏蓁蓁的理由如出一轍,那就是,北京城畢竟是大明的京城,且擴建後也歷時近百年了,城中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祖上好幾代就紮根於此了。時下又是平安之世,沒有人會願意賣掉祖屋的。
這個道理,秋香自然能明白。中國人鄉土觀念重,古人的鄉土觀念更重,除非在故鄉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否則沒人願意背井離鄉外出討生活。即便是那些離鄉討生活的人,也往往不會賣掉祖屋。就算不再回來住了,可落葉歸根,去世之後回鄉下葬,只要有祖屋在,至少能有個停靈辦喪事的地方。
更何況,京城寸土寸金,時下的地價和房價,只有增長的可能,而沒有下降的可能,想尋找一塊能修建大宅院的場地,難度比尋找店鋪還要大得多。
如此境遇,秋香也只能講希望寄託到谷大用身上了。想來,以谷大用的能力,應該能辦成這件事。萃芳閣裡可是有谷大用的股份,秋香不怕他不上心。
這五天中,小黑幾乎每一天都會到高盛客棧坐坐。小黑告訴秋香,谷大用正在尋找店鋪,就快有眉目了。秋香也便再次升起希望。
唐伯虎、祝枝山、徐經三人也很忙。他們前來趕考,到京之後要先到貢院報備。光是這件事情,三人就忙了整整一天。只因為,到達京城的舉子實在太多,報備需要排隊。
這還是已經臨近開考之日,抵京的舉子人流已然減少的情況。否則,唐伯虎他們恐怕要排好幾天的隊才能報備上。報備也不是隻報個名登記一下就完事的,有很多程式要走。
剩下的四日,唐伯虎、祝枝山、徐經三人也沒能得閒。
一來,高升客棧中住的趕考舉子眾多,大家為了將來做官後能有個照應,便互相結交。唐伯虎和祝枝山二人又名聲響亮,舉子們都認為這二人必然能高中,相與他們結交的人就更多了。
二來,各省在京城都設有會館。這種會館是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為的,就是照應本省進京的人士。當然,看人下菜碟是難免的,會館真正要照應的,是那些在本省有名望之人,普通百姓就別想了。同時,會館中也往往有各省的官員居住,以便及時傳遞京城發生的各類有用訊息。
三年一度的會試,是會館最忙的時間,很多本省的讀書人,來到京城後就在會館下榻。即使不住在會館的進京舉子,也會時不時的到會館當中坐坐。
唐伯虎、徐經、祝枝山三人在貢院報備後,就去往了南直隸設在北京的會館。跟會館的人打聲招呼,也見一見同鄉舉子。這件事情又忙了近一天。
要說秋香他們在這五天裡一無所獲,也不盡然。他們倒是知道了一件與做生意不相干的事情。那就是朝廷終於對去年的寧王叛亂之事做出了最終的處理結果。
寧王朱宸濠貶為庶人,抄沒全部家產,在京城擇居終生圈禁。服從叛逆的文武官員,也以罪行大小給予了相應處罪。有的問斬抄家,有的監禁,有的服苦役,有的流放。
對於朝廷的辦事效率,秋香嗤之以鼻。離平滅寧王叛亂都過去近半年了,這處理結果才定下來。
為此,蘭芷若解釋說,寧王的叛亂終歸不是普通的案子,他又是王爵的身份,處置起來自然不會一蹴而就。
在秋香他們到達金陵的第六天,谷大用託黑子送來了好訊息,他已經尋找到了一家適合萃芳閣開分店的店鋪。位置極佳,場地也足夠使用。
得知這一訊息,秋香喜出望外。當天,她就讓黑子帶她和顏蓁蓁、蘭芷若去看了一下那家店鋪。
這家店鋪的位置在臨近皇城的康寧坊,離著北京城的中軸線南北大街只隔了一個路口,正是北京最繁華之處。這是一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