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生間隙 (第1/4頁)
淚冠哀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57章 生間隙
隨著夏國的有序撤離,趙國軍隊也開始慢慢進入壽安道,接管這一方的秩序。
而房榆道在壽安東面,所以趙軍先進入壽安道,一步步穩紮穩打向東推進。
夏國也不是直接撤,而是分批次的,一邊阻擊一邊撤離,所以趙國的推進並不快,不能大舉侵入。
邵國良也是怕戰線開脫過長過快,所以並沒有追擊和提速,穩紮穩打的,讓趙軍駐足留在壽安。
隨著地盤恢復,世家就開始搶地了,第一件事就是將經過夏國分配給百姓的土地還回來,並要求百姓將在這些土地去年收穫的糧食還有夏國分配的給百姓的糧食全部上繳,要是不交出糧食和土地,公審處決,按往常那樣形成震懾。
壽安也不止一個邵家,各種家族手快有手慢無,都參與到了這個過程,一個縣一家獨大的還好沒有霸佔一個縣全部土地的意思,象徵性的會給百姓留點地。
不是一家獨大的,土地的劃撥就是爭先恐後,大範圍超量的進行劃分,生怕被別的世家佔到一點點,那就是自己虧了。
不僅存在佔有土地遠超之前所有土地,而且存在嚴重的重複收糧問題,讓人知道人的壞,可以壞到哪一種程度。
例如當初夏國接管兩道,這兩家人投降或逃走得到的兩家人的糧庫,這段時間就一直在運糧食,在趙國進攻前,帶不走的都分給了百姓。
可是沒了夏國,沒了夏軍,不管是小有土地的人,經營買賣的商人,面對兇殘的世家聯合官僚和趙軍,才明白不是誰都可以笑的。
他也清楚明白百姓的價值,邵家也按他的意思讓出許多土地,他接下來就是要讓其他的世家也明白這個道理,把吃下的肉吐出來,還割點肉。
民眾也是一種資源,這不是一個個金元寶往夏國跑?人少到一定地步,百姓成金元寶了。
他也被此起彼伏的叛亂消磨精力,軍隊陷入泥濘沼澤,不能脫身,偏偏糧草就地籌措的部分又是靠世家進行,所以某些時候世家的搶糧行為,趙軍也需要為其兜底,所以他打算先解決壽安道的亂象。
別的不說,至少給百姓一個希望,知道努力是能換來更好生活的,而不是隻有無盡的苦難。
於是再也沒有平民立錐之地,世家彼此殺害人口,爭奪人口,要人為馴化出一群溫順的百姓,再也沒有叛亂。
隨著世家重新穩固政權,控制的區域逃走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是沒控制的區域卻是整個村莊,整個鄉鎮的潰逃。
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應該說,這些超級大世家的人,能鬥爭出來的人都是有遠見的,他也認同邵國良說的這些世家太過分的話,可是他房榆道的根都要被挖絕了,他要趕緊去護住自己的根。
手足冰涼,湯雲復他感覺到這是邵國良的針對,故意削弱他湯家的實力,藉著趙王的命令裹足不前。
這些小有餘地和資產的人家並不覺得夏國比趙國好多少,就像是姚宗文他們扮演的,說出老百姓的心聲,也只是典型。
“百姓走是因為世家做的太過分了,這都是幹什麼,這樣跑馬圈地,把百姓當草芥,百姓他們怎麼不走?”
不是沒有人起義反叛,大量起義的人,小到一個村,大到一個郡,到處都是起義和叛亂,不成規模還好,一成規模碰上玄甲軍就只能被鎮壓,這些都是一些雜兵,又如何撼動得了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中的正規軍。
“可房榆道的百姓都會被夏國掠奪走!”湯雲復急了,壽安道是不用急,大路封了,世家的力量回來了,能輕鬆的鉗制百姓。
夏國統治的時候並沒有刻意的讓利,全民利好,莊詢也只是追求王道之路,並不是大同之路,但是想要百姓活個人樣。
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