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旁觀者 (第3/4頁)
葵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聽夜晚的馬路隔著窗,不知道誰的車經過】
【輪胎重重摩擦著的夜色,只剩燈光微弱】
夜晚的馬路上有車經過,你看見什麼就是什麼,多寫實的歌詞。
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能看見,多麼平凡。
【我經常,看著,聽著,就想伸手去觸控,捧一把海水看看它夢想的顏色】
【我也會,看過,聽過,就進入你的角色,你在追趕什麼】
代入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聽著,看過,聽過,什麼都不曾擁有,又好像什麼都擁有了。
《旁觀者》的主角不就是這樣,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擁有過什麼。
【我只是從這世界經過,做一個平凡的旁觀者,擁抱所有生命的喜怒哀樂】
衛大明覺得這首歌唱到這裡就已經開始昇華了,對比起電影原來的立意,這首歌已經昇華了。
其實不止是主角,所有人都是旁觀者,都是平凡的人,時間會帶走一切,不管你願不願意。
喜怒哀樂,生死離別,都是值得擁抱的。
【聽被拔掉的羽毛訴說,翅膀要征服的天空太廣闊,它不難過】
【我只想從這世界經過,做一個禮貌的旁觀者,把收到的大樹贈送給沙漠】
這歌詞就像是散文詩一樣,寫實又有意境。
被拔掉的羽毛,被時間遺忘的人,不都是一樣的嗎?
被放棄的那個,可是不難過,把曾經收到的,都還回去。
是瞭然,是釋然。
【留下傘走進大雨滂沱,讓背影記得,大地和你都很快樂】
【不要問我,在尋找什麼】
這首歌聽到這裡,衛大明甚至覺得自己的思想狹隘了。
歌裡面的那個旁觀者,已經走出了自我,比想象中的更加豁達了。
一直在往前走,一直在尋找,但是不要問我找什麼!
再加上顧知渺那種隨心所欲的唱法,迷茫中又帶著堅定,看似矛盾,卻又帶給人一種莫名的力量。
有種被鼓舞的感覺!
好奇怪啊……
【我看不見另一個銀河,卻相信時空另外個我,在更遠的遠方和我相遇著】
【近一點感受生命磅礴,不需要結果】
【別問我在尋找什麼,別問我在尋找什麼,讓生命沉默地穿過】
語音繞樑,最後一句,讓在座所有人都沉默了。
果然是讓生命沉默地穿過。
衛大明拍拍傅雲的肩膀:“那個,傅雲啊……”
傅雲轉頭看向衛大明,目光中帶著點求饒,一般情況下,衛大明這樣喊他的名字,就意味著……
“傅雲啊,我們再補拍一個片段吧……”
傅雲沉默了良久,然後點了點頭。
衛大明笑眯眯地,又重重拍了兩下他的肩膀。
衛大明也是沒有辦法,顧知渺這個歌一出來,他就來了靈感,覺得他的電影還可以再昇華一下。
要放開自我認知,還要把內涵擴充套件開來,弄成感性與哲學交織的電影故事。
雖然莎士比亞說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但是衛大明覺得自己可以增加更多的解讀在這個故事裡面。
不然,都感覺對不起這首歌。
顧知渺放下吉他,揉了揉太陽穴。
講真,雖然她是有系統的人,但是也經不住這樣造啊!
每次一接收系統給的歌曲資料,腦海裡面就要翻天覆地一番。
不僅單曲迴圈這首歌,還是360°立體環繞音響在耳朵裡面。
三天時間,六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