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些疲乏的,但趙函式更樂於分享,整理了一下思緒,他先從沙船的構造說起。
“沙船有一種技術叫‘減搖龍骨’,顧名思義,它的作用是,讓沙船在航行中減少搖晃的頻次,增強穩定性。嗯,它還有個別名叫‘梗水木’。為了保證船行速度,我們還大量使用船櫓。
“後來啊,外國人從櫓上面得到了靈感,發明了螺旋槳,世界航海技術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年,我們一直提‘文明互鑑’,從櫓的使用到螺旋槳的發明,就是一次‘文明互鑑’的有益嘗試。這項發明,我們也能拿過來再用的啊。
“沙船第三個特點,是它眾多的船帆。船帆組合起來,就能對順風、側風、偏風加以利用。這一點,也被世界各國學去了。古中國的人們為世界海上航運,提供了很多參考。所以啊,除了上海市市徽,我們還可以在很多國家的博物館、文獻資料上,看到沙船的蹤影。這也是一種紀念吧。
“沒記錯的話,古中國上海港所使用的沙船,有五千多隻,佔到了全國的一半。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中國強大的航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仰賴於沙船。”
鍾小梅認真傾聽,回道:“這麼說,是沙船的使用構建了強大的物流動脈。到了今天,更是這樣。要實現‘一帶一路’的戰略,必須重視港口城市的建設,航道能力的提升。”
古代沒有火車,也沒有飛機,運輸上主要靠“南船北馬”,毫無疑問,水運是價效比更高的運輸方式,抓住、抓穩這條生命線,成了從古至今永不過時的話題。
“還是你們學語文的表達力強,概括得很好,”趙函式笑眯眯地看著鍾小梅,“儂曉得伐?現在我們上海的航運能力有多強,在國際上能排前三!”
“這麼厲害!”鍾小梅豎起大拇指。
“再說高橋吧。以前,它是沙船之鄉。現在,也不甘人後。四年前,就2023年的時候,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打造的一艘礦砂船,已經投入使用了。”
“哦,這個我好像在新聞裡看到過。好像是叫……叫‘明遠’號,對不對?”
“對,這是為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有40萬噸的運力。這可是全球第一艘‘40萬噸智慧超大型礦砂船’!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發了。然後從結構、舾裝建造,轉入內裝和系統完工除錯。老周就曾經參與過這個專案。嗯,就是小任他爸爸。”
夜闌人靜,趙函式早已睡熟,鍾小梅也在陪護床上輕輕睡下。
依稀聽得窗外風雨大作,再看看手機上跳出的滾動新聞,最近似乎有名為“曼麗”的颱風過境。若真如此,考古隊只能再等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