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2/5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此便以此酒。為大人踐行。”
李世績哈哈一笑,舉起酒來。一飲而盡。
此時翠微宮內,李世民躺在榻上,對一側的李治說道:“我自弱冠之時,親提兵銳,大小數百戰,才打下這番基業。目今四海承平,群夷服,心願已足,死亦何恨。只可惜一班佐命功臣,杜如晦、房玄齡、蕭禹、孔穎達,已然故去;前兩天李靖有表進奏,只怕他也時日無多了。其他就是活著的,也老朽無用。現在只有一個李世績,卻讓我有些擔心。”
李治垂淚道:“父皇說哪裡話來,龍體不過稍有違和,服藥數劑,自可復原,何必如此過慮?”
聽了李治此言,李世民臉上灰暗地氣色中略泛起幾分潮紅,啞聲道:“雉奴,你且莫效此小兒女態。這幾年你進步極快,為父頗為心喜。只是朝中有二人,我卻是放心不下。一則為適才說的李世績,二則為你那庶子盧鴻。我為你安排,若能用時,自然用得;若有不協,勿忘皇家自有雷霆。”
說罷,又低聲問道:“無忌呢?回來了沒有?”
李治擦去眼角淚痕道:“適才內侍道已然在殿外侯著。”
李世民道:“宣他進來吧。朕交待之事,不知如何了。”
長孫無忌匆匆地走了進來,才要行禮,李世民已經淡淡地道:“不用了。此處又沒有什麼外人。那李世績呢?可接旨了麼?
長孫無忌頭越發低了,恭聲說道:“李世績在城外受旨後,立時將兵符印信交接於盧承慶,並未進城,便直赴疊州去了。”
李世民呵呵笑道:“好,如此朕便心安了。盧鴻那邊呢?是如何說地?”
長孫無忌低聲道:“臣依陛下言,擬旨擢盧鴻為中書令,兼禮部尚書之職。盧鴻強辭未受,並有奏摺呈上。”
說著,由袍袖中取出一個奏摺來。
李世民並未取看,只是淡淡道:“奏摺怎麼說的?”
長孫無忌低頭道:“道是年幼才淺,不堪重用。更道近年文化雖被,但國子監難廣其教,群其類。因此請於長安建京華書院,洛陽建嵩陽書院,其他大邑,均依此例。盧鴻請命為山長,並薦孔穎達之子孔安代國子監祭酒之職。”
李世民面上微微露出笑意道:“這書院之事,前時他便曾提議,當時朕未準。看來,也是深思已久了。”
停頓了一下,李世民才道:“傳旨,既盧鴻力辭,便準其奏,建京華、嵩陽書院,盧鴻為山長,仍領國子監祭酒之職,進封為河南郡伯。孔安入國子監為司業,另外…馬嘉運本無才能,欺君罔上,念其在朝多年,或有微功,令行黜退,永不復用。”
長孫無忌口應旨,又恭聲說道保重龍體,便即告退。
李治呆呆地聽著李世民微弱地聲音,片刻才遲疑地道:“父皇——”
李世民低聲道:“雉奴,可是對為父這般安排,心中存了不明麼?”
說罷,也不待李治出言,徑自說道:“李世績此人,雖然年紀老大,但胸中才能,比之他人自有不同,何況領軍多年,威望素重。只是我雖厚待於他,你卻與他向來少有恩澤。我將他外黜,他若有些觀望不忿之意,便可藉機將其解決,免留後患。如今他能受旨而行,可見畢竟忠勇可用。我若死後,你便可將其復起重用,以為臂膀。”
李治連連點頭。
李世民嘆了口氣,又道:“盧鴻此人,心中見識遠過世人,又與你向來相善,若入朝為相,實是不二之選。只是,此人身後世族背景太過深重。只看他在士林貌似悠然,這幾年,盧家卻已經老大興旺,再無法彈壓得住。若真任其入朝,只怕用不了幾年,朝堂之上,就是姓盧的說了算了。因此,此人不可不用,亦不可大用。若他日你治國有疑難時,儘管諮詢於他,但卻絕不可將實權委於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