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2/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2000多家便是明證。1940‐1975年間,從事工業生產人數的增長速度等於俄羅斯的27倍。當然,這種速度也是受到軍事局勢的影響,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蘇聯實行的關注民族共和國全面迅速發展的政策。發展首先涉及經濟。經濟的建立靠的是全國的資金,同時又靠動員地方資源,包括礦產資源。礦產正是哈薩克所富有的。比如,大家知道,僅煤礦就有400多處,銅礦、鐵礦、鉛鋅礦、金銅礦、磷鈣土礦、石油、天然氣等幾十處。在這個有著各種原料的基地,不僅採掘工業,而且冶金業、鋁業、化學工業等部門都得到迅速發展。哈薩克生產50餘種有色、稀有、貴金屬、稀土及其他金屬。遺憾的是金屬加工業、重型機械和拖拉機製造業尚欠發達。好在各加盟共和國組成一個統一國家,同其他共和國的廣泛合作聯絡,補償了上述這一不足。
哈薩克擁有巨大經濟潛力。我在1987年曾訪問該共和國,在埃基巴斯圖茲走訪了2號地區國營發電站,而後又參觀了東方露天採煤場。兩個工程規模大得驚人,更令人驚羨的是高階技術裝備。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鉛鋅聯合工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生產鋁和鋅這種國民經濟急需的有色金屬,又要在生產過程中避免汙染,這需要具有多麼尖端的技術啊!坐落在市郊的村鎮中漂亮的個人住房星羅棋佈,也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來,這是我國大城市中第一批真正由個人興建的獨門獨院的住宅。
在參觀卡拉幹達冶金聯合工廠時,我一直覺得我是置身於故鄉的烏拉爾重型機械製造廠。這裡的許多車間,其裝備都是由當初我所在的工廠生產的,那時我曾是工廠的總工程師和總廠長。是的,這是我們這個共同的偉大國家高效勞動分工和生產合作的有目共睹的成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