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惜——是我覺得可惜——眼前在國內學術界中,讀雜誌的風氣,頗為不振,不但外國的雜誌不讀,連中國的雜誌也不看。閉門造車,焉得出而合轍?別人的文章不讀,別人的觀點不知,別人已經發表過的意見不聞不問,只是一味地寫來寫去,這樣怎麼能推動學術前進呢?更可怕的是,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人提出。有人空喊“同國際學術接軌”。不讀外國同行的新雜誌和新著作,你能知道“軌”究竟在哪裡嗎?連“軌”在哪裡都不知道,空喊“接軌”,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多讀一點中外文學作品多讀一點中外文學作品本文是季羨林為由他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外文學書目答問》一書所寫的序。

列寧有兩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共青團的任務》)什麼叫“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呢?顧名思義,內容一定是非常廣泛的,生產鬥爭的知識、階級鬥爭的知識等等一定都包括在裡面。但我想文學作品在其中應該佔極其重要的地位。文學作品能增長人的知識,開闊人的眼界,給人以美的享受,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靈,提高人的文化修養和鑑賞水平,而沒有這種修養是很難完成自己的工作的。

但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浩如煙海,一個人即使用上畢生的精力也決不會都讀完的。因此就需要介紹。我們編的這一套《中外文學書目答問》就是為了給愛好文學的青年提供一些常識性的介紹,並做些閱讀輔導。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青年們一定能夠根據這些簡單的介紹選出自己所喜愛的文學作品,再進一步閱讀全書。如果只停留在閱讀這些簡單的介紹上,那不是我們的想法,也不是我們的希望。

閱讀文學作品是不是隻限於文學青年呢?不,不是這樣。我在這裡不談理論,只舉兩個現實的例子,因為現實的例證最有說服力。一個例證是北京一所搞工業的學院,院領導給學生開了一門有關唐詩宋詞的課。原意只不過想給他們增加點中國文學的常識,結果卻收到了完全為始料所不及的效果:青年學生學了這些詩詞大為激動,大為興奮,他們原來不十分知道我們偉大祖國竟有這樣一些偉大的作家和作品。現在他們覺得祖國更加可愛了,無形中卻成了一門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此外,在陶冶性靈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相信,這對他們以後搞純技術的工作也會有很大幫助的。

另一個例證是一個鋼琴家。他旅居國外,名震遐邇。外國的音樂批評家都說他的彈奏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優美深刻、從容大度的風格,是歐美鋼琴家所沒有的,使聽者耳目為之一新。這種風格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位鋼琴家自己說,這得力於他的父親,他年幼時,父親每天讓他背一首唐詩宋詞之類的舊詩詞。積之既久,心中爛熟的那幾百首舊詩詞對他心靈的陶冶,不覺形之於鋼琴彈奏中,從而產生讓人讚歎的效果。

這兩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閱讀文學作品不應只限於文學青年,其他各科的青年,不管學的是工程、技術,是自然科學,是房屋建築,無一不需要讀點文學作品。一般人的看法,認為學習理工的青年可以不必分心去讀什麼文學作品,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驗,走進一個家庭,走進一家旅館,只要看一看他們房中的陳設,就可以知道,這家的主人和旅館的主持人或建築師有沒有文化修養,文化修養是高還是低。至於園林的佈置,建築物的設計,更與這種修養有密不可分的聯絡,這是大家都承認的,用不著多說。有沒有文化修養,文化修養之高與低,不但表現在上面說的這種情況上,也表現在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應對進退上;有與沒有,是高是低,給人的印象迥乎不同。

總而言之,我的用意只是想說,青年是我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緒亂中醉步

緒亂中醉步

匆匆
遊戲 完結 8萬字
封神榜逆天成聖

封神榜逆天成聖

絕對零度
遊戲 完結 0萬字
蒼寰七宮

蒼寰七宮

幽雨
遊戲 完結 1萬字
紫禁心經

紫禁心經

貓王
遊戲 完結 66萬字
龍魂之睚眥必抱(耽美寵溺)

龍魂之睚眥必抱(耽美寵溺)

旅遊巴士
遊戲 完結 91萬字
我的美麗空姐

我的美麗空姐

蠍子王
遊戲 完結 7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