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不寬裕,完全是賈母為她考慮之故。
她之所以在賈府日常生活顯得豪爽大方,一方面源於大家庭的禮儀規矩,另一方面主要是她體貼下人的心性,兼之她原本善良而又有素養對錢財不吝嗇的品行所致。
57回丫鬟紫鵑"情辭試寶玉"時不就道出了實情:"(林黛玉)明年家去,哪裡有閒錢吃這個(燕窩)?"
無怪乎54回黛玉與寶釵"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時就曾發自肺腑地道出,"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所以,自尊敏感的林黛玉生活在到處都是勢利眼的賈府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般悲涼的寄人籬下之感。
綜上而言:林黛玉不可能有鉅額家產。
由此看來,上述兩種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人莫衷一是。
那,林黛玉到底有沒有鉅額家產呢?
個人認為,林黛玉錢是有的,但不多,並沒有鉅額家產做為遺產可以繼承,不過是將家中珍藏的書籍和文房四寶統統帶來賈府罷了。
雖說林家四代世襲為侯,又是詩書之家且與豪門賈家結親,林如海還得皇帝信任,成為心腹受任"巡鹽御史"這樣的"肥差",但不可能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只因林如海實為一介清流,他不是貪婪的讀書人,更不是像權臣和坤之類的貪官。
明清時期的巡鹽御史,俸祿其實也不過年薪四五十兩銀子,並非高工資。當然這個職務非法撈錢的門道多,對貪官而言,確實是不可估量的美差。
但對廉潔自律的林如海而言,即便有不差的家底、頗豐的"養廉銀"收入,也不可能積蓄二三百萬銀巨資。何況林如海又不善理財,能維持較為體面的上流社會生活就不錯了。
當然,富貴不同凡響的林家,幾代沐浴皇恩,又沒有被邊緣化,單賈家為女兒賈敏陪送的嫁妝就很豐厚,自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也意味著林家遠超普通家庭肯定是沒問題的。
所以,到林如海這一代的時候,擁有較為殷實的中等之家以上的家產還是有的。
只不過,到林黛玉繼承家產時,就江河日下顯得單薄了。
一則因母親賈敏生了一場大病,用去不少,兼之黛玉小時候身體不好時常養病,吃人參養榮丸就源於此,這必然是林家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故書中第二回隱隱的道出:
"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症復發,有好些時不曾上學。"
二則林黛玉的父親在揚州巡鹽御史任上其實也沒幾年,便"身染重疾",不久即不治身亡。
對此,書中在十二、十四回雖是一語帶過,卻不難推斷,林如海定然在治病期間花去了不少積蓄,他又是儒雅的讀書人,自身視錢財為身外之物,"捐館揚州城"後,哪還有殷實的家產?肯定所剩無幾,所留最珍貴的遺產不過是賈敏珍藏之物和他視為珍寶的文房四寶及萬卷書籍罷了。
大有父親遺風的女兒林黛玉其實也就繼承了這些珍貴之物,至於林家房地產之類的不動產以及為數不多現金之類的家產,則留給了父親林如海的妾室、家裡的丫鬟僕人和族下"流寓不定"的宗親等。
說當初賈府派賈璉下蘇州,以黛玉監護人身份謀取林家不菲的家產,還說賈家修大觀園就有挪佔林家家產的份額在裡面。
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臆想,也不符合賈母這個賈家老封君光明磊落的行事風格。睿智而又大家風度、還極為心疼女兒一家的賈母,怎可能居心叵測圖謀女婿家固定資產和餘下的只能算微不足道的那點家產呢?
賈府修建奢華的大觀園,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