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朔二年,大臣主父偃獻上有名的政論"推恩令",被漢武帝採納實施。由此,西漢諸侯王強大難治的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一舉強化了中央集權。
推恩令遂稱為史上正大光明的陽謀,漢武帝還贏得"仁政"的美譽。之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由分封制轉向郡縣制。
那,如此威力巨大的推恩令到底是啥?源自哪裡?不妨一一說道說道。
一、推恩令是弱化諸侯國力量的恩賜式方略
原來推恩令明面意思是:各諸侯王一旦過世,所有的子嗣都可以分封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此令一改過去由嫡長子接管全部封地,當然,嫡長子仍繼承王位,其他子弟的封地則形成侯國,隸屬於郡。
這實際上是漢武帝採取恩賜的方式弱化諸侯國加強中央集權的一項國策,就好比"溫水煮青蛙",諸侯王的子嗣除了嫡長子外,由於都得到未曾想到的一塊封地,從而而感激涕零。
殊不知,由於這項國策的長期執行,諸侯王一代一代的王室子弟封地分下去,"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國不過數十里",力量大大削弱,對漢朝再也構不成威脅。
漢武帝也就在看似溫柔中實現了削藩的目的,故後世稱推恩令是正大光明的無解陽謀,在漢武帝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推恩令的芻型
不過,推恩令最先的倡儀者並不是主父偃,而是漢文帝時期的大臣賈誼。
西漢初年由於各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朝廷難以掌控,賈誼遂上了一道《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
意思就是分封諸侯不失為長治久安之策,透過削弱各諸侯王的力量,使王國越分越小後,也就失去了邪心,無力與朝廷抗衡。
只是,賈誼的策論雖說得到漢文帝的認可,畢竟那時的西漢中央實力不夠強大,各諸侯國的勢力盤根錯節,嫡長子繼續王位接管全部封地的制度還無法廢除,強大的匈奴又在邊關陳兵威脅,這些嚴峻形勢都讓漢文帝難以施行這一削藩方略。
即便到漢景帝時期,操之過急的漢景帝採取直接削藩的粗暴方式,還引爆了美其名曰"清君側、誅晁錯"的七國之亂。
三、施行推恩令的前提條件
所幸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有"文景之治"打下的堅實基礎,這時的西漢國力大大提升,兼之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他精準意識到推恩令的實施還得考慮各諸侯國王室子弟的人性問題。
因嫡長子繼承製,各諸侯國的嫡長子肯定不滿封地分封給其他王室子弟。但王室子弟在強大的皇恩浩蕩之下得到的賞賜,也就有了理直氣壯的靠山,當然會欣然接納,畢竟當初只能享受封爵而如今還得到封地,哪怕沒有嫡長子的豐厚,也不再擔心嫡長子的不滿,自然聯合起來全力擁護。
嫡長子的不滿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怕就怕在各諸侯王採取獨生子女政策,只生一個兒子單傳,那各諸侯國不照樣"家天下",依舊是"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狀態,還擁有軍隊的強大力量。
對此,漢武帝早有對策:"分地眾而子孫少者",由中央具體劃為幾個侯國,等待其子孫滿堂後,再賞賜這些封地。
漢武帝實施推恩令也就沒有了任何阻力,各諸侯王只得謝主隆恩地不折不扣的執行下去。
四、後記
如此一來,各諸侯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王國力量漸次減弱,再也形不成強大的威勢了。
正因為"推恩令"的長期施行,開國皇帝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後來流落民間,雖說其父劉欽任過縣令,有蔭封的爵位光環,但也僅是皇室宗親而已。
以致劉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