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克明/周亞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首詩裡,也清楚地顯示出來:
萬裡碧空孤影遠,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漸漸鬢髮老,
唯有春風今又還。
這是張學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鳳凰山時,題寫在鳳凰古寺牆壁上的一首詩,題為《自我遺憾作》。五十多年前,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和宋氏兄妹等作出所謂&ldo;人格擔保&rdo;和保證張學良安全的許諾之後,張學良隻身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不料卻被扣留;楊虎城也被迫離開了西安。這時,全民抗戰已經展開,張學良一方面以西安事變的目的終於得以實現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被囚而憂憤。詩中的&ldo;孤影遠&rdo;&ldo;路漫漫&rdo;,就是感嘆他和楊將軍的不幸遭遇的,這不也正反映出他義憤填膺,未能效命於抗日疆場的隱痛和事與願違的遺憾嗎?
每當夜闌人靜,在長時間伏案工作之餘,我常推開通往涼臺的門,愛在自己高樓住所的涼臺上,向東南方遙望,很想寫一點關於張學良將軍的文字,可又覺得將這位中國現代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瀟灑豪爽的勃勃英姿和始終如一的純真的愛國主義激情,丹心如鐵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事跡很好地反映出來,要把他從一個舊軍閥轉變成為&ldo;特別使人懷念&rdo;的民族功臣的過程如實地加以再現,並對這位曾經走過一條極其曲折、複雜、偉大而又磨難重重的道路,然而卻並非完全沒有爭議的愛國將領的思想發展和無私貢獻,儘可能作一些客觀、公正的分析、評述,談何容易!但由於他的一生的經歷和歷史功績深深地感動了我;特別是從將軍的遺憾又聯想到周總理對他的評價,以及總理為著名愛國人士高崇民改詩的動人事跡,我似乎又茅塞頓開,文如泉湧了。1961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西安事變二十五週年會議上,張學良將軍的老部下和好友高崇民思念將軍,熱淚潸然,當場賦詩一首,詩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